写在前面
Store 是 Omi 内置的中心化数据仓库,他解决了下面两个问题:
- 组件树数据共享
- 数据变更按需更新依赖的组件
而这一切都是在运行时搞定。
一段代码完全上手 Store
import { render, WeElement, define } from 'omi'
define('my-counter', class extends WeElement {
static use = [
{ count: 'count' }
]
add = () => this.store.add()
sub = () => this.store.sub()
addIfOdd = () => {
if (this.use.count % 2 !== 0) {
this.store.add()
}
}
addAsync = () => {
setTimeout(() => this.store.add(), 1000)
}
render() {
return (
<p>
Clicked: {this.use.count} times
{' '}
<button onClick={this.add}>+</button>
{' '}
<button onClick={this.sub}>-</button>
{' '}
<button onClick={this.addIfOdd}>
Add if odd
</button>
{' '}
<button onClick={this.addAsync}>
Add async
</button>
</p>
)
}
})
render(<my-counter />, 'body', {
data: {
count: 0
},
sub() {
this.data.count--
},
add() {
this.data.count++
},
})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 store 体系的基本用法:
- 通过
static use
声明依赖的 path store
通过 render 的第三个参数从根节点注入到所有组件。- 调用组件的方法或者直接改变组件的 data 进行视图更新
这里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所有数据和逻辑放在 store 里,一种是将部分共享数据放在 store 里,这里没有强制要求使用哪种方式,omi 这两种能力都有,开发者偏爱哪种方式就使用哪种方式。
复杂的例子
Store 里的 data:
{
count: 0,
arr: ['china', 'tencent'],
motto: 'I love omi.',
userInfo: {
firstName: 'dnt',
lastName: 'zhang',
age: 18
}
}
Static use:
static use = [
'count', //直接字符串,可通过 this.use[0] 访问
'arr[0]', //也支持 path,可通过 this.use[1] 访问
//支持 json
{
//alias,可通过 this.use.reverseMotto 访问
reverseMotto: [
'motto', //path
target => target.split('').reverse().join('') //computed
]
},
{ name: 'arr[1]' }, //{ alias: path },可通过 this.use.name 访问
{
//alias,可通过 this.use.fullName 访问
fullName: [
['userInfo.firstName', 'userInfo.lastName'], //path array
(firstName, lastName) => firstName + lastName //computed
]
},
]
下面看看 JSX 中使用:
...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onClick={this.sub}>-</button>
<span>{this.use[0]}</span>
<button onClick={this.add}>+</button>
<div>
<span>{this.use[1]}</span>
<button onClick={this.rename}>rename</button>
</div>
<div>{this.use.reverseMotto}</div><button onClick={this.changeMotto}>change motto</button>
<div>{this.use.name}</div>
<div>{this.use[3]}</div>
<div>
{this.use.fullName}
<button onClick={this.changeFirstName}>change first name</button>
</div>
</div>
)
}
...
...
如果不带有 alias ,你也可以直接通过 this.store.data.xxx
访问。
Path 命中规则
当 store.data
发生变化,依赖变更数据的组件会进行更新,举例说明 Path 命中规则:
Proxy Path(由数据更改产生) | static use 中的 path | 是否更新 |
---|---|---|
abc | abc | 更新 |
abc[1] | abc | 更新 |
abc.a | abc | 更新 |
abc | abc.a | 不更新 |
abc | abc[1] | 不更新 |
abc | abc[1].c | 不更新 |
abc.b | abc.b | 更新 |
以上只要命中一个条件就可以进行更新!
总结: 只要注入组件的 path 等于 use 里声明 或者在 use 里声明的其中 path 子节点下就会进行更新!
解构赋值
import { define, WeElement } from 'omi'
import '../my-list'
define('my-sidebar', class extends WeElement {
static css = require('./_index.css')
static use = [
'menus',
'sideBarShow',
'lan'
]
render() {
const [menus, sideBarShow, lan] = this.use
return (
<div class={`list${sideBarShow ? ' show' : ''}`}>
{menus[lan].map((menu, index) => (
<my-list menu={menu} index={index} />
))}
</div>
)
}
})
这里举了个例子使用 ES2015+ 语法 const [xx, xxx] = xxxx
的语法快速赋值。上面是从 omi docs 的源码里截取的部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源码。omi 官网已经使用 omi 6.0 重写了。
设计哲学
回顾 Omi 从 1.0 到 6.0:
- Omi 1.0 运行时动态模板引擎
- Omi 2.0 拥抱虚拟 DOM 和运行时 scoped style
- Omi 3.0 提供 native 模块调用 bridge
- Omi 4.0 拥抱 Web Components
- Omi 5.0 纠正社区对 MVVM 误解
- Omi 6.0 拥抱多端统一,迎来全新 path updating 的 store 体系
1.0 使用的动态模板引擎,是图灵完备的,可以表达一切你想表达的结构。由于是运行时,没法转虚拟 DOM,一定要转也可以,开销大,所以缺点很明显,视图更新开销大,依赖真实 DOM 之间的的 diff,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动态模板引擎(指令、模板语法都可以动态拼接)需要在脑海里二次转换,书写起来不够直观、智能提示也没有,不如 JSX 直接干净和智能。而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离不开三个字: 运行时。
Omi 的设计 1.0 败也败在运行时,成也成在运行时。从 2.0 开始,除了 JSX 的部分(当然可以直接 hyperscript),其余全部 运行时 搞定:
- 运行时的 scoped style
- 运行时的 path updating 局部刷新
而到了 9210 年,JSX 也出现了运行时的替代方案:htm 。
为何如此偏爱运行时?而不交给编译器去做?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有个权衡在里面。
当运行时的开销对于用户体验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选择运行时去做
运行时的好处非常明显,不需要任何构建工具、编译工具,就可以在浏览器、node、javascript core 或者任何 javascript 环境直接运行。凭什么让我学那么多构建工具、凭什么和一堆工具耦合在一起,我就是纯粹的 js,想在哪里跑都可以轻松复制粘贴或者直接 import/require 过去,而不强制带上任何工具。当然这里不是反对编译工具对前端带来的价值,omi-cli、omip、omi-mp 都大量使用了编译工具,只是没有编译工具,omi 也能运行良好,简单移植,比如 es module,比如 deno,直接 import 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