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又更新了。
一个是发布功能升级,新发布的内容将展示在公众号主页,并有机会获得平台推荐。但仍然不会推送给用户,这是除了次数以外,和群发文章仅有的区别了。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平台
不过目前仅支持用网页后台发布功能推送的文章,才会显示在帐号主页,不适用订阅号助手App发布。
这对于群发次数有需求的创作者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了。
此外,还有个大家关注度比较高功能更新:公众号留言支持切换身份。可以选择个人微信号、公众号、视频号以及虚拟身份。用公众号和视频号身份留言的话,可以直接跳转到个人主页。
▲ 图片来源:公众号截图
这不是微信第一次支持切换身份了。从视频号开始,微信已在多个场景支持此操作。比如已内测一段时间的搜一搜里面的问一问,也可支持公众号或者视频号身份,且同样支持跳转到个人主页。
当然身份切换也只是其中的一小个交互,更重要的是,各个内容组件都互相打通了。
1、哪些场景支持切换身份?
(1)视频号直播——作者端
最早可以切换身份应该是在视频号直播,作者将视频号与公众号绑定之后,直播时候就可以选择视频号身份或者公众号身份展示,用户关注时候,相应的选择哪个身份就直接关注哪个身份,直接跳转到哪个身份的主页。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平台
因此该功能出来后,便有不少公众号大V开始视频号直播,通过直播把用户引导到公众号上去。
▲ 图片来源:微信视频号
不过后来官方就对此功能进行了限制。只有早期视频号与公众号绑定的,才可以选择。后面再去绑定的,就没有这个功能选项了。
(2)视频号直播评论、视频号评论——用户端
用户在直播间评论或者视频底下评论时候,同样也可以选择身份,微信身份和视频号身份二选一。选择视频号身份的时候,用户点开你的昵称就可以进入视频号主页。
(3)公众号留言
用户在公众号文章留言时候,可以选择个人微信号、公众号、视频号以及3个虚拟身份。选择公众号、视频号身份时候,用户点击头像可以进入账号主页。选择微信身份、虚拟身份,点击头像只会显示账号昵称、地区。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而视频号身份还有个最大区别,就是尾巴会有个视频号logo,公众号身份显示则与其他身份一样,没有特殊的显示标志。
(4)搜一搜-问一问
问一问是进入到微信搜一搜后才会有的,目前还在内测阶段。不过用户只要有搜过问一问,它的栏目下次进入搜一搜就会自动显示。
▲ 图片来源:微信问一问
用户浏览问题可以不用选择身份,如果要回答问题,则要选择创作者身份,目前仅支持公众号和视频号身份。同样,用户如果在问一问里面看到创作者的回答,点击账号名就会进入相应的主页。
2、切换身份有何影响?
上文前面两个提到的身份切换场景,更新已久,有什么作用大家想必也都略知一二,我们现在重点来讲讲后面两个。
(1)公众号留言身份切换
很多人会觉得它像微博的热门评论,去抢热评可以给自己账号引流。然而它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美好。我们观察了很多头部账号,发现极少人选择这么做。
首先你得考虑、选择某个账号发布的某篇文章,选择好后,你还要花心思想留言内容。当你都做完这些操作后,最终能不能被精选显示,还得看作者选择。
而且目前公众号文章的整体打开率在下滑,这其中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投入与产出的回报无法预估。因此它并不是个很好的引流方法。
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去评论区引流,不如多想想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想更好的文章标题提高打开率。
当然,如果恰好遇到大号的爆文,或许还有些引流效果,且引流来的用户相对精准。毕竟这些用户也是经过筛选才认同你、关注你。
还有种情况,如果和作者事先打好招呼,创作者之间互相引流也未尝不可。
对普通用户而言,有了虚拟身份后,参与评论的压力就小了许多。有些用户看到文章后,产生情感共鸣,想参与讨论,但是又怕公开后被熟人看到。虚拟身份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面具。
但同时,由于虚拟身份不用担心被暴露,也助长了某些人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过绝大部分精选的留言也都是会慎重筛选的。
(2)问一问身份切换
先上一组微信官方的数据:2022年,搜一搜月活已8亿,搜索量同比增长54%,带动的公众号新增粉丝贡献占比达到27%,文章分发量较去年增长43%;小程序新增日活用户贡献占比20%,小程序分发量较去年增长26%;为视频号带来的新增粉丝量增长 120%,视频分发量较去年增长895%。
搜一搜目前的流量正在快速增长,给到问一问的流量自然也不会太差。今年3月,微信公开课-微信之约就提到会推出问一问,大概6月份时候就开始灰度内测,到现在3个多月过去了,已经有很多创作者拿到了结果。
黎贝卡“异想矩阵”的香水博主「宝藏女孩阿花」,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给她视频号引流涨粉1W+。而此前视频号粉丝也不过4万左右。
今年才开始正式做公众号的「安七成长圈」,努力写内容,用互推、发红包等各种运营方法,三四个月才涨到3000左右粉丝。而通过回答问一问的问题,半个月给公众号带来了1700+粉丝。
问一问就类似知乎的问答,但目前的内容并没有很深度,因此它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想内容,可能数量相对胜过质量。
阿花告诉西瓜数据,最早开始答题的时候,会考虑选择跟账号定位比较相近的,比如她专做香水领域,就会选择跟香水有关的问题去回答。但这样每次可回答的问题数量很少,局限性比较大。后来就转变了一下方向,凡是能回答的都会回答,一般一天最多能回答20道题左右。
安七也是类似。她会时不时地去刷新问一问的问题,尽量抢先去占领问题的前面两三个回答。从她经验来看,回答的越靠前,大概率点赞数越多。
如果你的回答被用户点赞了,底下就会出现系统引导关注的提示。因此如果抢先写好有价值的回答,获得的点赞多,给公众号、视频号引流涨粉的概率就大。
▲ 图片来源:问一问
问一问也支持插入图片、视频号动态。因此,阿花也会在合适的内容中插入自己的视频号内容,除了引流涨粉外,还能给视频内容增加观看量和互动量。
不过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到的粉丝精准度可能相对差了些。安七坦言“只涨了数量,没涨质量”。
毕竟作者是回答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一定跟自己账号定位相关,粉丝关注过来之后,获取不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可能就会导致用户的流失,转化相对也没那么好。
可以说有利也有弊。
3、微信在下一盘什么棋?
其实这些不同场景的身份切换,说到底就是微信生态内各场景流量的打通,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切换身份为的是让这些内容组件打通联结起来,用户可以在各场景之间更加顺滑地消费内容,生态内流量的流转也更高效。
作为基础内容组件的视频号,就是这样在微信生态内流转。
▲ 图片来源:微信公开课
包括仍在小范围内测的“看一看-图文”板块,据知识博主「润宇创业笔记」介绍,看一看这里的图文其实就是视频号主页下方的“图文”板块,两个功能都还在内测中。
▲ 图片来源:微信视频号、看一看
润宇供图
此前我们还在猜测,看一看图文的发布,或许也会像这些能够切换身份的场景一样,可以支持视频号、公众号甚至个人微信号,这样就真的是人人都可以发布短内容了。用润宇的话说,“这是视频号版的朋友圈”。
不过目前还在内测中,最终呈现结果怎样、会不会全量上线都还未知。
过去,作为社交软件的微信,讲究去中心化,更新功能都非常克制。然而一边面对着自己生态内流量的下滑,一边看着其他平台日活、月活用户以及消费时长的不断增加,微信也开始小步快跑地追赶。一边补齐短内容,一边从私域走向公域。
就像润宇说的,这些做法都是“公域通行证”。
就在微信公众号11周年之际,西瓜数据发文《公众号11周年,终于向公域流量打开了大门》,不少创作者发现最近公众号的公域推荐也加大了。可见。微信正不断给生态内的各场景加码公域推荐。
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各场景的打通,公域推荐的加大,或许都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大家都“苦流量久矣”。
阿花就很支持微信的这些做法。虽然不断更新功能意味着运营方法也要不断变化,但同时也给账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还处于公众号底部的安七更是欣喜,像她这样的小号就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那创作者又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互相打通的功能呢?基于此,润宇总结出了一套“一鱼四吃”的内容创作方法,也就是一个内容用4遍:
1)视频号的短视频内容,写好脚本文案,拍摄制作发布;
2)用视频号的脚本文案,加工成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布;
3)把刚才发布过的那条短视频里的音轨提取出来,变成一条音频内容,发布到视频号的音频栏目;
4)去问一问里查找跟这条视频主题相关的问题,用文字去回复并且插入这条视频。
西瓜数据也针对最近微信更新的功能(包括内测),延伸总结了围绕图文“一鱼四吃”的方法:
1)朋友圈发布一条图文内容;
2)刚刚那条朋友圈“同时发布到视频号”。据润宇介绍,以前它会同步到视频板块,现在直接同步到视频号的图文栏目;
3)在看一看-图文栏目发表一次;
4)最后还可以在公众号的图文消息发布一次。
无论是图文内容、还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者都可以根据主题、根据场景互相转化,让一份内容输出到微信生态内多个场景,甚至不止“一鱼四吃”,做到多管齐下,长短内容互补,各种类型内容互补,各个平台的流量都去获取,最终沉淀到视频号、公众号、微信去。
或许也有人觉得微信太“臃肿”了,从一个纯粹的社交聊天工具,变成了涵盖娱乐、工作、学习、生活购物等生方面面的超级大平台,占用的内存也是越来越大。
尽管每天都有1亿人教张小龙怎么做产品,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吐槽微信,但不论怎样吐槽,离不开微信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