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显感觉到一股 “AI运营热”—— 不少同行把 AI 当成 “内容生产神器”,从标题到正文全靠AI生成,甚至直接拿别人的内容喂给AI “洗稿”,觉得这样能省时间、追热点,躺着做运营。
但我想泼一盆冷水:靠抄、靠 AI 洗稿、靠千篇一律的 AI 内容,你的公众号迟早会被淘汰。
先说说现在的乱象:打开订阅列表,十篇职场文有八篇是 “3个AI工具帮你高效办公”,五篇育儿文全在讲 “AI如何制定育儿计划”,连案例、语气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更有甚者,把其他账号的原创内容改几个词、换个标题,用 AI 重新排版就当成自己的 “作品”—— 这不是运营,是在透支账号的生命力。
为什么这些做法活不下去?有三个绕不开的原因:
第一,平台不答应。微信公众号的算法一直在升级,对 “重复内容”“低质洗稿” 的打击越来越严,轻则降权、限流,让你的内容沉底,重则直接触发原创投诉,封号都有可能;
第二,用户不买账。读者关注你,是想看到 “你的东西”—— 可能是你对行业的独特观察,可能是你踩过坑后的经验,也可能是你与众不同的表达风格。当他们发现你的内容和其他账号没区别,甚至能在别处看到更优质的版本,取关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你自己会 “废掉”。依赖AI抄、洗、生成,久而久之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也写不出有温度、有观点的内容。等AI算法更新、热点风向变了,你连基本的内容创作能力都没有,拿什么留住账号?
其实AI不是洪水猛兽,它真正的价值,是 “帮你做好内容”,而不是 “替你做内容”。真正能活下来、活得好的公众号,一定是 “独特见解 + AI辅助” 的模式:
比如你做职场号,先基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炼出 “年轻人别把‘加班’当努力” 的核心观点,再找几个身边同事的真实案例支撑;然后用AI帮你梳理文章结构,把口语化的想法润色成流畅的文字,甚至让AI帮你找几个相关的数据佐证 —— 这时候AI是 “工具”,你的观点和案例才是 “灵魂”。
再比如你做美食号,先去探店、试吃,写出 “这家小店的辣椒是老板自己腌的,辣中带甜” 这种只有你能发现的细节,再用 AI 帮你优化菜品描述的语言,生成清晰的探店路线图 —— 读者记住的,是你带来的 “独家体验”,而不AI写的通用文案。
说到底,公众号运营的本质从来没变:内容要有 “人味”,要有 “你的印记”。AI可以帮你提高效率、优化表达,但不能替你思考、替你感受、替你创造独特性。
别再沉迷于用AI抄内容、洗稿子了,与其在同质化的泥潭里挣扎,不如沉下心来:先找到自己的核心观点,再用AI当 “助手”,把你的想法打磨得更出彩。这样的公众号,才经得起时间和平台的考验,才能真正留住读者。
看到这里,很多运营朋友又会说了,我看某某某的账号全是AI文章,篇篇十万加,我按照对方内容发,每天篇就几点流量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有可能是对方细细琢磨AI指令,也有可能对方正好碰到流量池的点上。有些实力,也有些运气。但是你没有,你有的话,就不会细读这篇内容了。
再次提醒:你自己做自己擅长的,自己独特的内容,相信未来你也会篇篇十万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只提供框架,内容AI生成。
更多公众号运营问题与小技巧可点击我的头像到我社区主页观看。
我是立十,非官方人员💍公众号💍运营资深忠实粉丝,专注回答社区中关于公众号的问题。
这篇文章在腾讯的朱雀模型检测到的ai味也很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