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回答

如何找要发出的文章?

如何找到要发出的文章?

回答关注问题邀请回答
收藏

2 个回答

  • 土耳其
    土耳其
    2020-12-12

    复制一段,然后微信最上面然后就出来结果了

    2020-12-12
    有用
    回复
  • 亮剑
    亮剑
    2020-12-12

    皇帝身边近臣结果如何呢?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是历史上最幸运的大臣之一。虽然高处不胜寒,但张廷玉却有本事在政治中枢这一高危区域历任三朝,步步高升,走出一波惊人的大牛曲线,成为清代文臣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雍正累次升迁张廷玉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吏户两部,权倾朝野。为了表达对张廷玉的欣赏,雍正特别立下遗嘱,要给最信任的两位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身后配享太庙,也就是死后与他一起到阴间作伴。这是一项极高的政治荣誉,整个清朝二百余年,张廷玉是唯一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汉人之一。

        乾隆继位后,对这位三朝元老更是优礼备至,继续奉为汉臣之首。他平时和张廷玉说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张廷玉上朝时,皇帝从来不忘提醒身边太监上前搀扶,生怕老人家有什么闪失。乾隆还特封张廷玉三等伯爵,开了有清一代文臣封爵的先列,恩遇可谓至渥。

    入仕四十多年来的老臣张廷玉在漫长的仕途上第一次遭遇到处分。

    乾隆十三年九月,“皇家出版社”文颖馆修编了皇帝的《御制诗集》,进呈阅览。皇帝翻阅一遍,发现了几处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文史馆大学士、文史馆总裁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这是张廷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议处”,虽然处分不重,已足使他惊心。

    同年冬至那一天,翰林院为去世不久的孝贤皇后写祭文,文中用了“泉台”(指墓或坟墓)二字。尚未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的皇帝又吹毛求疵,认为这两个字不够“尊重”,用于常人可以,“岂可加之皇后之尊”,以大学士张廷玉为首的管理翰林院的官员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谨之意”的罪名,罚俸一年。此诏一下,张廷玉更是心胆欲碎。

    在传统政治中,做皇帝近臣,特别是位高权重的近臣,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中国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文臣武将,大多数下场不佳。特别是曾经居大位、享大名者,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满收场的。比干被掏心而死,李斯易主则亡,韩信功成被灭,周亚夫绝食而终,岳飞血洒风波亭,于谦上了断头台,袁崇焕则惨遭凌迟。以魏征之忠直,生前也被李世民怀疑有结党之嫌,死后更是被唐太宗“亲仆其碑”。以寇准之功绩,一生的结局却是罢相被免,死在谪戍的路上。还有历史上几大改革家,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也都没有圆满的结局。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遭政敌攻讦而罢相,最后郁闷而死;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逼死了他的儿子,他也几乎到了剖棺鞭尸的地步。虽然许多君主为了让臣下放心,向他们颁赐铁卷,但最终还是没有几个逃脱猛虎之口。即以清代而论,清代中前期的几位权倾朝野的重臣,其中除了明珠善终外,其余都死于非命:鳌拜、年羹尧、和珅都被勒令自尽,索额图于拘禁地饿死,克隆多死于监狱。事实上,清以前的几千年历史中,立有巨大功勋而得到善终的,只有郭子仪一人。后来的名臣曾国藩对此体认极深,他说:“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立不世之勋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郭子仪)一人而已”。这说明,君主与权臣之间这种潜在的紧张关系是专制制度的本质使然,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截止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在政治最高层一直稳如泰山,历任三朝,四十多年从没犯过任何错误,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不能不说,此人身上确有过人之处。

    首先,张廷玉有过人的才华。张廷玉自康熙四十三年入值南书房,为皇帝起草文件算起,就表现出出色的秘书天才。雍正即位时,屡有诏令,皇帝“口授大意,张廷玉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呈皇帝阅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成旨”。每次雍正口述后不过片刻,张廷玉即可拟就,每日十数次,从末出过差错,其文思之敏实非常人所及。

    其次,张廷玉非常勤勉,为皇帝服务不惜心力。他心思缜密,记忆力极强,能将各部院大臣,全国疆吏的出生、经历,以及各司员府县甚至胥吏的姓名、籍贯丝毫不差地说出来,就像一个活档案。对其办事能力,雍正所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当然,这只是他仕途成功的内因,他的外因则与才华无关。

    张廷玉的父亲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张英,就是为“六尺巷”邻里发生争执,而家乡亲人写信给在京做官的他,张英收信后,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是清朝著名大臣,因“缜密恪勤”,深的康熙欣赏,被提拔为一朝宰相。为让儿子继续光大家门,对张廷玉言传身教。传授他大量做官的独门心法,所以张廷玉一出道,就将成熟老练的风姿展现在朝廷之上,引起了康熙皇帝的特别注意,年纪轻轻,却已深通“为臣之道”与“保身之术”。

    熟读经史而又得到父亲独门秘传的张廷玉早就认识到,为臣之道无非两点:一方面要想从君主那里成功地猎取功名富贵,另一方面又要不为皇帝这只猛虎所伤。这就好比火中取栗,实在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

    张廷玉深知,皇帝最防备的是大臣的私心。在明主面前,只有以退为进,以无求为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为官数十年,处处事事都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从不露骨主动地为自己牟取私利。朝廷上下公认他为人淡泊宁静,气质和气。乾隆夸奖他“风度如九龄”。他平日生活无声色之嗜,办事处于公心,从来没有贪渎指控。他做主考官时,有人欲通关节,以微词试探,他赋诗以辞道:“帘前月色明如昼,莫作人间幕夜看。”

    当然,他越是这样,皇帝越不让他吃亏。因为他清廉,雍正先后多次对他进行赏赐。皇帝越施恩,他就越歉退,皇帝每有奖赏,他必每有逊让。雍正十一年,其长子张若霭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惊惧失措”,立即面见皇上,“免冠叩首”,以自己家世受皇恩,科举很盛,请求皇帝降低其子的名次。张廷玉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大为感动,经他恳请,特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并把此事前后情由在谕旨中加以公布,表扬张氏的公忠体国。

    2020-12-12
    有用
    回复
登录 后发表内容
问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