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评论

课后私聊转化,三个成交技巧官方



大家好,欢迎来到「教培机构如何用好企业微信,增加营收」系列课,第八课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们会重点介绍教培机构常常忽略的一个普遍问题:试听课之后的客户跟进问题。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哪怕前面的拉新、到店、体验课都做好了,课后的学习规划和跟进没有做好,前面的努力可能也都白费。

今天,我们就围绕「体验课以后,应该如何跟进客户」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三个特别实操有效的技巧。


在过去10多年的教培咨询中,我接触过很多教育销售,无论是课程顾问、学习规划师,还是社群销转团队,都普遍认为「老师讲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老师不可能一对一地跟进每一个学员的报课进展,这时候,就特别需要销售来做课后的一对一私聊,推进最终的成单。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学员确实也有报班的需求,也来上了体验课,但总是犹犹豫豫,不肯下单。

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些校区,一次试听课可以来1000名听众,但听完课,说走就走,要联系他们都联系不上,更谈不上买课了。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把这些流量给留下来,让他们添加二维码,加到企业微信里面,再给他们发消息做宣传,就不用重复花费投放费用了。

但是,当这些潜在客户在纠结到底买不买的时候,销售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千万别「无脑逼单」

所谓「无脑逼单」,其实就是一直追着问学员,到底要不要买课。

今天说优惠不多了,快买课吧;明天说可以申请额外名额,快买课吧;后天说进入倒计时了,快买课吧——这种做法,很容易让人感到厌烦,甚至直接把你拉黑或者删除。

有人会说了,这些逼单的方法,不是大家都在用吗?为什么不能用?

我想说的是,不是不逼单,而是不能无脑逼单。真正的「成单术」,是建立在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上,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强买强卖一个产品。

所以,如果缺乏对学习需求的理解,又不做针对性的课程价值阐述,就是搞促销、搞逼单,反而会逼走那些原本想报课的学员。这是私聊逼单的大忌。


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技巧,在学员上完试听课以后,聊着聊着就成单了呢?

重点来了,要想通过私聊,让学员在试听课以后付钱,关键还是要切中学习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企业微信提前记录好学员的学习期待、学习焦虑和家庭情况,都会在后期私聊转化的过程中派上用场。


那么用企业微信来记录,到底应该记录些什么呢?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认为,至少需要记住三件事:

第一,充分摸底,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家庭情况;

第二,深入挖需,找到学员具体感兴趣的学习点;

第三,快速关单,趁热打铁促进成交。

这三点到底怎么做?别着急,我们现在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来讲。


首先,我们要充分摸底学员的情况。

这不仅仅是做好学员信息的标注,还需要确认两个人,这个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是说了算的人,因为他就是家庭消费的最终决策者,最后报还是不报,他一锤定音。这个人通常是职场妈妈,或者全职妈妈的老公。

另一个是说了就不算的人,因为他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是有反对权,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成单。这个人通常会是家里的老人,尤其孩子年纪越小,带娃的老人反对权越大;有时候,这个人也可能是家庭里的爸爸。

在教培行业,有个常见现象就是:妈妈很动心,决定买了,但只要一说「我得回去和孩子爸爸商量一下」,多半就很难成单了。

现在,我们一点点来看。


第1步,我们得好好标注客户的信息,确定到底是给谁买、让谁学。

同样是学英语,到底是妈妈自己想提升口语能力;还是想给孩子报个辅导班;或者爸爸希望让孩子参加训练营,我们聊天的策略可能会天差地别。

比如小宝妈妈,就打算给儿子小宝买课,希望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确定好了真正目标学员的信息,话术才能有针对性。

通过企业微信加上来的用户和最终上课的学员不一致,在K12教育领域是非常突出的特点。甚至很多高中生,即使已经有自己对于课程的判断力了,但添加销售微信的更多还是家长。

销售如果可劲地讲知识点,恐怕消费决策者是很难买单的。

对K12客户来说,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昵称,再用「孩子昵称+家长身份」的方式来称呼家长,比如小宝妈妈、小莉爸爸,会让人更有亲切感。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是通用型的「孩子妈妈你好」,这种一看就是群发,回复率也会非常低。


接着到了第2步,就是要确认教育消费的最终决策者,也就是谁决定到底报班还是不报班

在这里我补充一下,很多职场妈妈是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而且在职场高强度竞争环境中,也容易从小就让孩子进入竞争,提前准备和学习。她们给孩子报课的意愿强,所以往往是教培机构的主攻客户。

但是,光向着孩子妈妈去销售,结果未必会很好,因为她虽然愿意掏钱,但总有人拦着她掏钱。


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到第3步,确认潜在的意见反对者,也就是谁会反对,会拦着不让人花钱和报课

这时候,咱们就需要为这些意见反对者找个台阶下,才能促成成单。

根据中国妈妈群体行为洞察报告,通常来说妈妈是育儿的主力,有教育的决策权,而长辈和老人往往是育儿的助理,拥有比较高的反对权。

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家庭来说,夫妻双方都出去上班了,妈妈回家以后管孩子更多一点,但日常带孩子更多的其实是长辈。

所以销售千万不要去挑拨别人家的婆媳关系,当你以为通过挑拨能让孩子妈妈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时候,说不定遭到老人的强烈反对,反而前功尽弃。


当我们标注好学员的信息以后,就需要开始深入挖掘学员的需求。

在这里,我重点来说一下,其实挖掘学员需求,有一个万能公式:「成单=问题+原因+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通过提问,把一些模棱两可的点给落到具体的问题上去,并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买课这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在家长看来,是孩子数学不行。但是销售可以提问,没考好,主要的失分点在哪里?具体到某些学科知识的时候,那就有办法了:只需要巩固这几个知识点,孩子的成绩可能就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也就愿意买课和续课。


在我们确认学员深层次的需求时,就需要快速关单。

这就到了我们的第3个环节,针对学员及家长的报课诉求,通过私聊快速关单

那么,学员或家长到底有什么样的学习诉求,又怎样能聊到火候呢?现在,我重点说一下,跟大家提供3个特别好用的分类。

第一类学员和家长,花钱买的是「别人更懂」。

他们通常希望老师的能力在自己之上,而要证明这一点,老师就得知道很多专业术语、专业教法,是自己完全比拟不了的。

针对这类学员和家长,我们能够加入包括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在内的讲解,表现出教研专业度,就比较容易成单。

第二类学员和家长,花钱买的是「教得更好」。

他们不是不懂,只是教不会孩子,或者教到一半,就让孩子给气炸了。他们觉得,知识点不难,关键是自己搞不定孩子,所以希望老师不仅专业,更要比自己更有耐心、更有教学方法、更适应孩子的学习风格。

针对这类人,我们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教学专业度,就容易成单。

第三类学员和家长,花钱买的是「省心省力」。

他们要买的不仅是老师会教,还购买了一部分「托管服务」,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花了钱,老师就应该包办一切,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等,好让自己轻松一会。

针对这类人,我们需要强调一站式服务、陪伴式学习等概念,就能说到她们的心坎上。


现在大家聊得火热,到了可以快速成单的时候,这时候不要耽误,要及时进到付款环节,教培机构可以在企业微信里直接发起收款,就可以轻松成单。

对外收款怎么操作呢?很简单,打开企业微信APP,选择最下方的工作台,在客户联系这一栏,选择「对外收款」,就可以直接向学员发起收款了。

在这里,金额是由销售自己设定的,钱款会直接进入企业账户,也确保了公司资产的安全性。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实操要点。

要想在体验课以后,通过私聊促进成交,得从摸底这一步就开始布局。

破冰阶段,我们就需要了解并标注好学员信息,尤其需要了解是谁学、谁花钱和谁可能反对,去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试听课结束以后,更是需要趁热打铁,通过提问一步步深入挖掘对方的学习需求,引导到课程对应的价值上来。

最后,当学员决定购买时,使用企业微信的对外收款功能,就能快速关单了。


到这里,「教培机构如何用好企业微信,增加营收」的系列课程,就先暂告一段落了。

在过去8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要想真正地做好管理、维护好自己的客户资产池,一定要把生意从微信切换到企业微信上来,实现教育私域运营的升级。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工作有用,记得要分享给你的团队,大家一起冲业绩!

今日好课,教育运营必修课,期待不久的将来,咱们能再次相见!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2-04-18
赞 0
收藏
登录 后发表内容

「教培行业」招生续费实操指南

课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