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到了最后一个问题,才是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能面临一种情况,店没有办法正常开门,同时货物的供应链也跟不上,人手也不足,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零售同行是不是只能躺平、只能泄气了呢?
我跟你说,不准躺平,对于这种情况有个解法,叫先做减法。那我员工不够,就把有限的员工用到最需要打前锋的地方。接着,在三级品类当中锁定在一个小分类,比如蔬菜品类。如果你能够拿到南北干货,那你就出差跟南北干货共同来把它结合,但是你一定要学会做减法。
刚大家聊到的这个套环型城市的西安。西安去年出现疫情反复的时候,我们知道西安离咸阳很近,咸阳那边的超市就出现了没货的状况,他店还不能开。当时整个疫情相对是比较严重了,但不可能就这么干耗着。他发现套环型城市越向外围,跟城郊的交界线越长,所以他就把目标定到城郊了。外围的交界线里面有很多的这种小农、农村信用社,还有当地农民种植的蔬菜。这个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为什么要了解城市特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关键的时候是能够给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商品资源。
他就找到了当地的几个村镇的居委会,跟他们聊:“你看你们那个菜不能烂地里的是吧,因为疫情你货也出不去,自己吃也吃不完,你看能不能我们来收购。”当时这个村委会书记一听到,行啊,这是个好事。于是召集大家开了个会,让小农户家里有种的,还有几个大棚的农户都报名,从他们那里来进行收购。
但是他是还面临一个没人的状况,如果想把这些菜弄回去,就得重新打包剥皮才能售卖,还要做检测。超市里他就做了一件事,让有限的员工运力来进行运输、检测,然后收获过秤。剩下的就是打包装箱等等的这些工作就分配给了这些小农户。
把简易化的要求告诉他们要打理的是什么样,分成了四个步骤:
第一,去掉黄叶,黄的烂的必须坚持去掉。
第二,捆扎,给他捆起来。
第三个就是装框,按我们的绿色框,按顺序、头尾对应把货装进去。
第四,过秤,先过下秤,然后收货。
当时他们按这样的方式方法操作,解决了大量的蔬菜供应,而且在收获点时就可以直接就把货放到了车上面,完全不需要进到配送中心进行二次的打理,直接就送到各个的对应口去了。整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打法。
在这么艰难的前提下,我两三家店我开不了,还没人没货,但他就想做好减法,把有限的、找到可合作的人员,在这里还动用了城市环境关系,进行迅速调配。同时,简易的工作流程分解,助力完成这么大量的供应。
所以说你店不能开,没人没货,你也不能躺平。这就是我们作为民生供应和零售者需要抗肩上的最重要的责任,不能随便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