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是真正的蛇,但“贪吃蛇”对人类的“毒性”有目共睹。其原型游戏《Blockade》面世至今已有43年,即便核心的“吞噬变长”玩法从未改变,我们却依然乐在其中。
为何这条“贪吃蛇”的核心玩法一直没有进化的征兆? 三名小游戏开发者解开了谜题。他们不仅找出了症结所在是“饮食单一”造成的“营养不良”,还为它搭配出一份丰富的“食谱”,帮助“贪吃蛇”进化成了解谜游戏《蛇它虫》。
小游戏《蛇它虫》里出现了五种自带技能的动物供蛇吞食,只要技能利用得当,不仅能让蛇身一次次突破长度极限,更能让“断蛇”逃生,在历经九九八十一关之后顺利“渡劫”。
这种脑洞大开的玩法是怎样炼成的?一切还得从游戏的名字《蛇它虫》讲起。
改善“饮食结构” 为“蛇”点亮技能
作为游戏行业“活化石”,“贪吃蛇”亲身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从单机到网游的发展过程。但这么多年来,蛇的食物永远是一成不变的小珠子。
当文艺复兴工作室察觉这一点时,他们正在为《兵者》《折光》之后的解谜类新项目琢磨核心玩法。由于同样带有方格移动的特征,“贪吃蛇”很快进入他们的视线,而这条蛇“饮食单一”的症结让他们找到了玩法进化的关键所在。
他们的解决方法也简单直接,就是为这条“蛇”打造一份丰富的“食谱”。
“起初,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元素,蛇吃下某种特殊食物后不仅蛇身变长,还能首尾互换。”据主创之一的吴斌星回忆,他们为“贪吃蛇”玩法引入这一技能元素后,戏剧性的变化随即出现——进入死胡同的蛇头常常因为这个新元素而化险为夷。
“当初就是发现这个元素很有意思才决定做这款游戏,那时这个技能‘食物’还没有做成青蛙。”同时,为呼应首位互换技能为核心玩法带来的突变,他们给新项目取名《蛇它虫》。
“蛇是虫它,首尾互换就是它虫” 吴斌星说,以该技能为契机,“贪吃蛇”核心玩法的蜕变有了眉目。团队开始设计各种可供吞食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能为“蛇”点亮新技能。
引入国风皮影元素 “断蛇”与“五禽”共舞
除了使蛇身增长一节的老鼠、让蛇首尾互换的青蛙之外,《蛇它虫》可供蛇吞食的动物还有三种。与前面两种相反,螳螂、大象、乌龟都是先选定动物,再开发对应技能。
动物的选定各有出处,但它们都符合一条标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蛇有较强联系的动物”。这也是为了与《蛇它虫》承袭皮影戏表现技法的国风美术设计有机结合。
《聊斋志异》名篇《螳螂捕蛇》、《山海经》典故“贪心不足蛇吞象”,以及龟蛇合体的圣兽玄武,都成了吴斌星的灵感来源。
选定动物之后,对应的技能几乎水到渠成。作为熟悉解谜游戏研发的团队,吴斌星说文艺复兴工作室“可以轻易列出许多新技能”,他们需要做的是从中选择与动物形象最贴切的三个技能元素。
能够正面杀蛇的螳螂成了游戏中引导玩家路线的调整元素,大象则让蛇身无限增长,而在参考了动物界的真实案例后,乌龟被设计成能在原地将蛇活生生拖死的限制元素。
这些动物技能之间非但不冲突,还产生了联动关系:大象能够化解乌龟对玩家的行动牵制;而当蛇身跨越隘口吃下大象,因无限增长而无法抽身之时,青蛙的首尾互换技成了扭转局面的利器。
团队还为进阶关卡留了一手——源于皮影戏的“断蛇”元素。一分为二的“断蛇”不仅让玩家感受到新的挑战性,更与各种动物技能紧密关联。当其中一段蛇身遭遇螳螂、大象、乌龟带来的危机时,可以借助青蛙切换到另一段,化险为夷。
“测试版出来后,根据过半数玩家的反馈,这款游戏玩起来更像‘推箱子’”吴斌星说,“《蛇它虫》走错一步就会导致后面卡住,它的移动路线需要长远的布局谋划,这一点跟‘推箱子’不谋而合。”
新手引导“意会化” 攻略提示“口诀化”
《蛇它虫》与其它游戏最直观的区别,是屏幕上大面积的留白。游戏的背景是一张泛黄的空白宣纸,画面上也看不到任何文字。
比起“言传”的直白,文艺复兴工作室更喜欢以“意会”引导玩家渐入佳境,这与他们之前的解谜作品《兵者》《折光》一脉相承。
他们为新手设计了介绍每种动物如何发挥技能的引导关卡,“引导关足够简单,只有一两种动物和一两条路线,玩家走一下就知道新动物怎么用。”
即便担心首尾互换效果会被粗心的玩家视若无睹,团队也没有为青蛙的技能增加文字说明,而是将反转后的蛇染成红色以引起玩家注意。
除了新手引导,《蛇它虫》的通关提示也极力避免文字对于画面美感和解谜乐趣的干扰。在玩家点击提示“问号”按钮之后,场中所有动物会被划分为不透明和半透明两种状态,玩家只要稍加尝试就会暗自记住“先吃不透明后吃半透明”的规律。
明明画面上没有文字提示,却让玩家记住了所有关卡通用的攻略“口诀”。吴斌星认为,直接告诉玩家下一步怎么走的提示方式虽然设计起来更轻松,但“难免波及解谜游戏的核心体验,我们不会这么做”。
数据挖掘发现学生用户 扩展关卡增益教育属性
小游戏版上线之后,文艺复兴工作室对微信平台能够为《蛇它虫》带来怎样的用户感到好奇。他们拉长后台数据的监测周期,发现在9月份前后,用户的活跃和访问次数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这说明学生群体在小游戏版《蛇它虫》的用户中占比不低。
“很多学生虽然没有手机,但是他们会拿家长的手机玩小游戏。”作为一名从小渴望优质解谜游戏的老玩家,吴斌星对作品能够吸引到学生用户颇感自豪。
尽管在益智类游戏的难度门槛面前杯水车薪,但团队还是决定在APP版《蛇它虫》50关的基础上扩展更多引导关,同时在保留原先“意会化”引导关的基础上,克制地增加少量新手引导文字,攻略口诀也改为明文提示隐藏在“问号”按钮下。
最终,小游戏版比APP版多出了31关,大量的扩展关卡一方面能够让游戏的难度曲线更加平滑,另一方面也能以更友好的上手体验留住学生玩家,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和几种动物技能的联动中锻炼逻辑思考能力。
50+31,数字正好暗合《蛇它虫》玩家津津乐道的自造梗:“贪吃蛇渡劫”。到底这条小蛇在“渡劫”进化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九九八十一难?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大家一同开启烧脑模式吧!
(扫码体验小游戏)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