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评论

欺诈类文章违规案例:高收益理财欺诈官方

高收益理财欺诈行为经常是以投资门槛低、本息保障、收益高(日化基本大于1%),提现到账快等为诱饵引导用户参与投资,投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投资、共享XX项目投资(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电影众筹投资、民宿投资等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最后引导到理财APP、外链或个人号进行投资。大多是以文章和文本形式发送,且大部分是由大V号以接广告进行发送。

那么,常见的“高收益理财欺诈”类违规案例有哪些?


案例一

█ 作案背景

利用微信公众号文章推广,称下载正规银行APP并在APP内连续签到打卡,就可以换取丰厚奖品的内容文案,并提供二维码让用户扫码下载安装APP。

用户收到该广告推送后,按照文案流程扫上面提供的二维码,跳转下载的并非文章中所提的正规银行APP且在各大正规应用商店都是下载不了的(属于非可信APP)。

而用户下载安装该非可信APP签到数日后,APP会开始推送各类金融理财产品投资项目(日化基本大于1%)给用户并诱导其进行投资,这类高于银行利率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具有欺诈性质的骗局。

█ 帐号运营者反馈

广告商接触运营者时提供的广告文案,在审核时由于是打着正规银行推广的名义,且扫码测试下载的又确实是正规的银行APP,就判定是正规合法的。

在广告商支付广告费后,按要求在指定时间进行推送给用户。

推送给用户后,广告商通过后台修改文章上二维码指向链接,导致帐号粉丝下载的APP已非测试时的银行APP。


案例二

█ 作案背景流程

这类广告文案编撰一般会先煽动起用户的收入焦虑,然后称可通过该项目轻松简单地理财获得额外的收入,且强调该金融投资项目是响应国家新政策和得到政府扶持的保护,最后提供二维码引导用户下载。

☀ 情况一:引导下载的APP在各大正规应用商店都下载不了(属于非可信APP)。

情况二:个别APP有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上架,一旦被投诉或跑路,会被应用商店下架处理。

而这些APP里面的金融理财项目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利率,也并非文案中描述具有国家政府扶持资质,基本是带有欺诈性质的骗局。


案例三

█ 特征模式

这类广告文案会以吸引人的标题,如国家新政策、社会新动向等诱导用户点击,待用户进入正文内容,首先会挑起用户对财富增值的渴望,再借所谓的新政策来宣传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称这些行业将会因新政策带来的红利而获得增值,借此推广可以投资相关项目的金融理财APP,一般这类APP是无法在国内正规的应用商店上架,属于非可信APP。

此类APP内所宣传的产品通常以高收益(日化基本大于1%)为噱头吸引用户进行投资,用户投入金钱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无法提现,实际此时该APP运营者已卷走所有金钱跑路。

█ 温馨提示

高回报意味着伴随的是高风险,投资理财应选择正规平台,也可以避免上当。


案例四

█ 特征模式

这类广告文案会以吸引人的标题,如送大米送鸡蛋或扶贫助农等诱导用户点击,在正文中引导用户下载非可信APP签到获得所谓福利,此类APP通常是宣传高收益理财产品,以高收益(日化基本大于1%)为噱头吸引用户进行投资,用户投入金钱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无法提现,实际此时该APP运营者已卷走所有金钱跑路。

█ 温馨提示

天上不会掉馅饼,送给你的大米不一定会送到手上,自己的财产却可能被骗子骗走。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1-11-17
赞 4
收藏

1 个评论

  • Hg.
    Hg.
    2024-05-20

    已学习

    2024-05-20
    赞同
    回复
登录 后发表内容
课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