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原生小程序全局状态管理方案

整合了【vue的属性监听watch、计算属性computed】和【 dvajs 的全局状态管理模式】,解决跨页通信问题, 提出【组件圈子】概念,摆脱各种父子、兄弟等组件间的通信浆糊困扰。

原生小程序状态管理: mpsm

具备vue+react开发体验

整合了【vue的属性监听watch、计算属性computed】和【 dvajs 的全局状态管理模式】,解决跨页通信问题,
提出【组件圈子】概念,摆脱各种父子、兄弟、姐妹、街坊邻居、远房表兄弟等组件间的通信浆糊困扰。

数据流

不管是页面间,还是组件间,嵌套组件内部,都可以通过简单的dispach来管理全局状态或圈子状态(局部)。

使用介绍

完全兼容原生代码,已有的业务逻辑代码,即便不适配也可使用此库,不影响已有业务逻辑。

原生: Page() 变为 page()()

原生: Component() 变为 component()()

初始化

//app.js

import {page} from './mpsm/index'
import models from './models/index'

page.init(models, {}, {})

第二、三参数分别为页面和组件的公共options,会在每个页面或组件生效,对于同名的对象和函数,会进行合并处理。

页面或组件注册

:即只需将Page、Component首字母小写。

尾巴:即尾部多调用一次:

page({ //component
	// ...
})()

// 数据更新有两种方式
// 第一种,直接修改this.data, 需要更新时调用this.update()
this.data.a = 1
this.update()

// 第二种 this.$setData
this. $setData({
  list: list
})

//第一种更新方式,根据需要自己确定数据更新的时机,调用this.update()
//第二种更新方式,会进行批处理,待函数执行结束后统一批量更新,异步操作立即更新,类似react中的setState


方法

方法 说明 备注
page 用于注册页面 page()()
component 用于注册组件 component()()
dispatch 状态分发 参数object, {type, action, lazy}, 默认lazy: true, 懒更新,表示只更新当前展示页面的状态,其它页面待onShow触发后再更新
getComponentOps 获取公共组件配置选项 不包含函数,只是简单的JSON格式数据
getOps 获取公共页面配置选项 不包含函数,只是简单的JSON格式数据
subscribe 订阅单一数据源 参数: ‘userInfo/setup’
unsubscribe 取消订阅单一数据源 参数: ‘userInfo/setup’
单一数据源的订阅取消

方法: unsubscribe, subscribe

取消订阅不使用dva的app.unmodel(),同时,subscription 必须返回 unlisten 方法,用于取消数据订阅。

subscribe('userInfo/setup');
unsubscribe('userInfo/setup');

页面注册、组件注册示例

import {dispatch, page, component} from '../../mpsm/index'

page({ // 或者 component
  watch: { // 属性监听
    isLogin(newState, oldState) {
    }
  },
  computed: { // 计算属性
    countComputed(data) {
      return data.count * 2
    }
  },
  data: {
    count: 2
  },
  onLoad() {},
  login() {
    dispatch({
      type: 'userInfo/save',
      payload: {
        isLogin: true
      }
    })
  },
  changeGroupState() {
    this.dispatch({
      type: 'group/index-a-1',
      payload: {
        nameA: 'name'
      }
    })
  },

})(({userInfo}) => {//订阅全局状态
  return {
    isLogin: userInfo.isLogin
  }
}, (groups) => {//订阅圈子状态,page为全局圈子,component为组件所在圈子
  return {
    nameA: groups.nameA && groups.nameA.name || '--'
  }
})
tips:
  1. dispatch用于分发全局状态,风格与dva保持一致, 不过多了一个lazy字段,
    默认true(懒更新,只更新当前页面,其他页面onShow时再更新),false的话,就是全量更新;

  2. Page和Component实例内置this.dispatch方法,用于分发局部状态。

3、组件可监听page的生命周期函数,无需做版本兼容,只需将想要监听的函数名与page内一直即可,即

// 原生的pageLifetimes可监听的周期太少,且版本要求高,监听了onShow,就不需要监听show了,避免执行两次
component({
  pageLifetimes: {
      onShow: function () { },
      onHide: function () { },
      onPageScroll: function () { },
    },
})()

目前可监听的生命周期 ['onShow', 'onHide', 'onResize', 'onPageScroll', 'onTabItemTap', 'onPullDownRefresh', 'onReachBottom']

有了这个功能,就可以编写很多自控组件了,比如吸顶效果的导航栏等。

models 全局状态

参考 dvajs

export default {
  namespace: '',
  state: {
    
  },
  subscriptions: {

  },
  effects: {

  },
  reducers: {

  }

}

model 方法

详情参阅 dva

select、put、history
tips:
  1. put只用于简单的model内部的action分发,未封装put.resolve等方法,可使用async/await实现同等效果;
  2. 依据小程序特性,history回调中两个参数分别为当前页面路由信息和上一页路由信息,为一个对象,格式如。

export default {
  subscriptions: {
    setup({dispatch, history, select}) {
      const callback = (current, prev) => {
              dispatch({
                type: 'save',
                payload: {
                  prev, // {route: 'pages/index/index',options: {id: 123}}
                  current
                }
              })
            }
      history.listen(callback)
      return () => history.unlisten(callback)
    
    }
  }
}

组件圈子

传统的组件数据流

对于嵌套组件间的数据通信,往往存在所谓的父子组件关系,内层组件想要向外层组件或其它分支上的组件传递数据,往往通过外层的组件通过监听函数来接收并派发,层层传递,这种
这种层层转接的模式,繁琐且需要专门的函数去维护,不利于组件的拓展和移植。

小程序的官方组件数据流

而对于小程序的原生组件系统来说,behaviors, relations, definitionFilter, triggerEvent,
getRelationNodes等编写组件需要使用的属性或方法,
真的是辣眼睛!小程序官方组件系统基本丧失了作为组件的意义,
虽然它还在努力地更新升级,
时不时文档中出现"不推荐使用这个字段,而是使用另一个字段代替,它更加强大且性能更好"的字眼, 大家不要信!!!

什么叫组件?相对独立,具有明确约定的接口,依赖语境,可自由组合,可拓展,可独立部署,亦可复合使用!!!你说你除了相对独立,你说你还有啥,你说你还有个啥!!!

组件圈子数据流

对于一个组件来说,在最初编写时,不应该去关心自己会被挂载到哪,自己只需要为圈子提供数据,
甚至是数据键名也不用关心,放到圈子里,谁爱用谁用,无需回调函数来协助传递数据,
这才是作为组件可移植可复用的意义,在一个圈子里,不存在父子兄弟的概念,也没有哪个组件生来是给人当儿子的,组件间的往来只有最纯粹的数据通信。

如下图中的组件C与组件F之间的数据通信,一个提供数据,另一个直接去使用就行了,不管层级多少,直接通信,没有多余的步骤。

    <!--组件a in page-->
    <a group-name="index-a-1" group-keys="{{ {name: 'nameA1'} }" group-data="{{ {a: 1} }}"></a>

只需给组件赋值一个group-name属性,便给组件分配了一个圈子,
组件内this.dipatch({})分发地payload便是该组件给圈子贡献的数据,
也是该组件对外约定的数据值。

group-keys是用于避免字段名称冲突的,示例中可将a贡献地数据键值更改为nameA1,
而值不变,所以圈子中地组件很纯粹,只向所在圈子提供必要的数据值,
至于你将组件放置何处,数据给谁用,名称怎么修改,都与我无关。

group-data是组件所依赖的外部值,是一个内置属性,可在组件的watch配置中进行监听。

页面、组件实例对象

注意: 对配置中的函数,以及setData进行了简单封装,在页面注册或组件注册options的函数中,
setData的数据并不会马上更新,而是合并收集,待当前函数执行完毕后,
先模拟计算出computed,与收集的结果合并,再diff,最后setData一次。
与react更新机制类似,对于函数中出现的异步操作,不会进行数据收集,而是直接模拟计算值,diff,接着setData

页面

对圈子状态的管理拥有最高权限

属性

属性 说明 备注
$groups 获取当前页面内的所有圈子状态值 object, 只读
    this.$groups['index-a-1'] 

方法

dispatch

用于强制更新某个圈子中的状态

    this.dispatch({
      type: 'data/index-a-1',
      payload: {
        nameA1: 'name'
      }
    })
参数 说明 备注
type 格式: 更新类型/圈子名称,更新类型:data 或 group,data表示更新圈子数据的同时,也将payload中的数据更新至this.data, 即this.setData(payload) string
payload 需要更新的状态值 object

组件

只更新所在圈子状态

属性

属性 说明 备注
$groups 获取所在页面内的所有圈子状态值 object, 只读
$group 获取所在圈子状态值 object, 只读
    this.$group['nameA1'] 

方法

dispatch

用于更新所在圈子中的状态

    this.dispatch({
      type: 'data', // group
      payload: {
        nameA1: 'name'
      }
    })
参数 说明 备注
type 格式: 更新类型,更新类型:data 或 group,data表示更新圈子数据的同时,也将payload中的数据更新至this.data, 即this.setData(payload) string
payload 需要更新的状态值 object

tips

更新类型

之所以会有data更新类型,是因为组件提供的数据名称,有可能会被改写,所以组件不要去监听自己的数据,那是给外人用的。

有时候组件向圈子贡献了数据,但自身并不需要这些数据更新到data,所以会有group更新类型

状态更新机制

定制diff

腾讯官方的westore库,为小程序定制了一个diff,本想用在自己库里,
但使用中发现diff结果不太对,他会将删除的属性值重置为null,我并不需要为null,
当去遍历对象的属性值,就会多出一个为null的属性,莫名其妙,删了就是删了,不必再保留,
并且其内部实现,在进行diff前先进行一次同步下key键,这个完全没必要,浪费性能。
westore的diff应该是用在全局状态新旧状态上,其结果违反setData的数据拼接规则,
也不符合原生数据更新的习惯,
所以我得自己写一个diff,先列出基本情况:

1、不改变原生setData的使用习惯;

2、明确diff使用的场景,针对具体场景定制:属性更新时需要diff,setData时需要diff;

3、diff返回结果的格式,setData会用到,需要满足 a.b[0].a这样的格式,另外如果属性变化,还需要根据键值调用watch;

4、参与对比的两个参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拿局部变化的数据,去对比全量旧数据,属性的话,两者的键值对更是对等的,所以无需同步键值;

定制的diff:

   diff({
       a: 1, b: 2, c: "str", d: { e: [2, { a: 4 }, 5] }, f: true, h: [1], g: { a: [1, 2], j: 111 }
   }, {
       a: [], b: "aa", c: 3, d: { e: [3, { a: 3 }] }, f: false, h: [1, 2], g: { a: [1, 1, 1], i: "delete" }, k: 'del'
   })

diff结果

   const diffResult = {
    result: {
      a: 1,
      b: 2,
      c: "str",
      'd.e[0]': 2,
      'd.e[1].a': 4,
      'd.e[2]': 5,
      f: true,
      g: {
        a: [1,2],
        j: 111
      },
      h: [1]
    },
    rootKeys: {
      a: true,
      b: true,
      c: true,
      d: true,
      g: true,
      h: true,
    }
   }

记录rootKeys是因为属性监听不需要 'a.b’这样的格式,在diff中记录下来,便少了一次遍历筛选拆分。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19-12-16  
点赞 5
收藏
评论

5 个评论

登录 后发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