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VUE作者尤雨溪在B站上分享了3.0 Beta版本最新的改进动向,作为和React、Angular一起的全球主流的框架,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它的一些改动也代表着前端技术一个演变的方向~
相信大家开发小程序的时候也会觉得和它有几分的相像,Virtual Dom 作为目前主流view层展示的技术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往往是触类旁通的。
这里我整理了下来自 juejin掘金 @前端劝退师 发表的一片文章,也是我目前看到写的比较好的~
1. 全新文档RFCs
Vue.js 3.0 Beta
发布后的工作重点是保证稳定性和推进各类库集成
所有的进度和文档都将在全新RFCs
文档可以看到。
2. 六大亮点
Performance
:性能更比Vue 2.0
强。Tree shaking support
:可以将无用模块“剪辑”,仅打包需要的。Composition API
:组合API
Fragment, Teleport, Suspense
:“碎片”,Teleport
即Protal传送门
,“悬念”Better TypeScript support
:更优秀的Ts支持- 暴露了自定义渲染
API
下面将按顺序分别描述。
3. Performance
- 重写了虚拟
Dom
的实现(且保证了兼容性,脱离模版的渲染需求旺盛)。 - 编译模板的优化。
- 更高效的组件初始化。
update
性能提高1.3~2倍。SSR
速度提高了2~3倍。
下面是各项性能对比
要点1:编译模板的优化
假设要编译以下代码
<!--html -->
<div>
<span/>
<span>{{ msg }}</span>
</div>
将会被编译成以下模样:
import {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span", null, "static"),
_createVNode("span",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
}
// Check the console for the AST
注意看第二个_createVNode
结尾的“1”:
Vue在运行时会生成number
(大于0)值的PatchFlag
,用作标记。
仅带有PatchFlag
标记的节点会被真正追踪,且无论层级嵌套多深,它的动态节点都直接与Block
根节点绑定,无需再去遍历静态节点
再看以下例子:
<!--html -->
<div>
<span>static</span>
<span :id="hello" class="bar">{{ msg }} </span>
</div>
会被编译成:
import {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span", null, "static"),
_createVNode("span", {
id: _ctx.hello,
class: "bar"
},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9 /* TEXT, PROPS */, ["id"])
]))
}
PatchFlag
变成了9 /* TEXT, PROPS */, ["id"]
它会告知我们不光有TEXT
变化,还有PROPS
变化(id)
这样既跳出了virtual dom
性能的瓶颈,又保留了可以手写render
的灵活性。
等于是:既有react
的灵活性,又有基于模板的性能保证。
要点2: 事件监听缓存:cacheHandlers
假设我们要绑定一个事件:
<!--html -->
<div>
<span @click="onClick">
{{msg}}
</span>
</div>
关闭cacheHandlers
后:
import {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span", { onClick: _ctx.onClick },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9 /* TEXT, PROPS */, ["onClick"])
]))
}
onClick
会被视为PROPS
动态绑定,后续替换点击事件时需要进行更新。
开启cacheHandlers
后:
import {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openBlock as _openBlock, createBlock as _createBlock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span", {
onClick: _cache[1] || (_cache[1] = $event => (_ctx.onClick($event)))
},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
}
cache[1]
,会自动生成并缓存一个内联函数,“神奇”的变为一个静态节点。
Ps:相当于React
中useCallback
自动化。
并且支持手写内联函数:
<!--html -->
<div>
<span @click="onClick">
{{msg}}
</span>
</div>
补充:PatchFlags
枚举定义
而通过查询Ts
枚举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分别定义了以下的追踪标记:
export const enum PatchFlags {
TEXT = 1,// 表示具有动态textContent的元素
CLASS = 1 << 1, // 表示有动态Class的元素
STYLE = 1 << 2, // 表示动态样式(静态如style="color: red",也会提升至动态)
PROPS = 1 << 3, // 表示具有非类/样式动态道具的元素。
FULL_PROPS = 1 << 4, // 表示带有动态键的道具的元素,与上面三种相斥
HYDRATE_EVENTS = 1 << 5, // 表示带有事件监听器的元素
STABLE_FRAGMENT = 1 << 6, // 表示其子顺序不变的片段(没懂)。
KEYED_FRAGMENT = 1 << 7, // 表示带有键控或部分键控子元素的片段。
UNKEYED_FRAGMENT = 1 << 8, // 表示带有无key绑定的片段
NEED_PATCH = 1 << 9, // 表示只需要非属性补丁的元素,例如ref或hooks
DYNAMIC_SLOTS = 1 << 10, // 表示具有动态插槽的元素
// 特殊 FLAGS -------------------------------------------------------------
HOISTED = -1, // 特殊标志是负整数表示永远不会用作diff,只需检查 patchFlag === FLAG.
BAIL = -2 // 一个特殊的标志,指代差异算法(没懂)
}
感兴趣的可以看源码:packages/shared/src/patchFlags.ts
4. Tree shaking support
- 可以将无用模块“剪辑”,仅打包需要的(比如
v-model,<transition>
,用不到就不会打包)。 - 一个简单“
HelloWorld
”大小仅为:13.5kb - 11.75kb,仅
Composition API
。 - 包含运行时完整功能:
22.5kb
- 拥有更多的功能,却比
Vue 2
更迷你。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 vue
提供的所有功能,在 vue 2
并没有方式排除掉,但是 3.0 都可能做成了按需引入。
5. Composition API
与React Hooks
类似的东西,实现方式不同。
- 可与有的
Options API
一起使用 - 灵活的逻辑组合与复用
vue 3
的响应式模块可以和其他框架搭配使用
混入(mixin
) 将不再作为推荐使用, Composition API
可以实现更灵活且无副作用的复用代码。
感兴趣的可以查看:composition-api.vuejs.org/#summary
Composition API
包含了六个主要API
可以这里查看:composition-api.vuejs.org/api.html#se…
Ps:其它的均为常见的工具函数,可先忽略不看。
6. Fragment
Fragment
翻译为:“碎片”
- 不再限于模板中的单个根节点
render
函数也可以返回数组了,类似实现了React.Fragments
的功能 。- '
Just works
'
6.1 <Teleport>
- 以前称为
<Portal>
,译作传送门。 - 更多细节将由
@Linusborg
分享
<Teleport>
原先是对标 React Portal
(增加多个新功能,更强)
但因为Chrome
有个提案,会增加一个名为Portal
的原生element
,为避免命名冲突,改为Teleport
6.2 <Suspense>
Suspense
翻译为:“悬念”
- 可在嵌套层级中等待嵌套的异步依赖项
- 支持
async setup()
- 支持异步组件
虽然React 16
引入了Suspense
,但直至现在都不太能用。如何将其与异步数据结合,还没完整设计出来。
Vue 3
的<Suspense>
更加轻量:
仅5%应用能感知运行时的调度差异,综合考虑下,Vue3 的<Suspense>
没和React
一样做运行调度处理
7. 更好的TypeScript
支持
Vue 3
是用TypeScript
编写的库,可以享受到自动的类型定义提示JavaScript
和TypeScript
中的API是相同的。- 事实上,代码也基本相同
- 支持
TSX
class
组件还会继续支持,但是需要引入vue-class-component@next
,该模块目前还处在 alpha 阶段。
还有Vue 3 + TypeScript
插件正在开发,有类型检查,自动补全等功能。目前进展可喜。
8. Custom Renderer API
:自定义渲染器API
- 正在进行
NativeScript Vue
集成 - 用户可以尝试
WebGL
自定义渲染器,与普通Vue应用程序一起使用(Vugel
)。
意味着以后可以通过 vue
, Dom
编程的方式来进行 webgl
编程 。感兴趣可以看这里:Getting started vugel
9. 剩余工作
9.1 Docs & Migration Guides
- 新的文档编写交由
@NataliaTepluhina, @sdras, @bencodezen & @phanan
负责 @sdras
正在做自动升级迁移工具@sodatea
已经开始研究CodeMods
9.2 Router
- 下一代
Router:vue-router@next
已在alpha
阶段,感谢@posva
有部分API
变动,可到RFC
上看。
9.3 Vuex
- 下一代
Vuex
:,vuex@next
(与Vue 3 compat
相同的API),已在alpha
阶段,感谢@KiaKing
。 - 团队正在为下一次迭代试验
Vuex API的简化
目前以兼容Vue 3
为主,基本上没有API
变动,莫慌。
9.4 CLI
CLI
插件:vue-cli-plugin-vue-next
by@sodatea
- (wip)
CodeMods
支持升级Vue 2
应用
9.5 新工具:vite
(法语 “快”)
一个简易的http
服务器,无需webpack
编译打包,根据请求的Vue
文件,直接发回渲染,且支持热更新(非常快)
9.6 vue-test-utils
- 下一代
test-utils:test-utils@next
- by
@lmiller1990, @dobromir-hristov, @afontcu & @JessicaSachs
9.7 DevTools
- 早期的原型已经由@Akryum 完成,当我们到
beta
时,将完全集成。
目前需要花更多精力去完善。
10. Vue 2.x
还有2.7版本
- 将有最后一个小版本(2.7)
- 从
Vue 3
向后移植兼容的改进(不损坏兼容性前提下) - 加上在
Vue 3
中删除的功能的弃用警告 LTS1
18个月。
个人观后感总结:
>>> VUE3.0可以密切关注,但在没有成熟方案前谨慎升级原有的2.X!
当我们跨入前端的那一刻,全栈开发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快,我们疲于奔命学习的同时,也要应该放慢脚步去思考下一些主流方案的由来,这样未来的有一天,我们或许将不再仅仅是工具/框架的使用者,而是他们的创造者。
天呐,在家隔离了三个月,我居然看不懂代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