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场景都适合微信小程序吗?
小程序更偏向于场景服务:
我们都知道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等公号更多偏向于传媒、内容的输出;而小程序更偏向于基于特定场景(商业、办公等)的服务。两者之间一个是内容的产出带动用户情感,一个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带动用户的多方面体验。
面对支付宝小程序聚焦在商业和生活服务(租借和支付场景),百度轻应用基于搜索功能、地图来做相关布局的情况下,微信小程序则是扎根于社交、拼团、游戏等领域;
无论是聚焦哪个领域,都离不开小程序本身偏向于场景的服务。小程序是铺设另一个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承载体。随着各个小程序的日活益日增高,小程序已经慢慢融入大众的生活。
在拼多多、美团、京东等旗下APP中,小程序的释放也逐渐使用户养成使用的习惯:乘车码小程序、扫码购小程序、停车小程序等。用户在线下场景可通过各种小程序来进行办事。
小程序将来的用户数将逐渐递增,无论是对小程序的开发者还是小程序的使用者而言,小程序都将不可替代的应用在各种生活场景。
不是每个场景都适合小程序:
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我帮助过至少50多个团队完成小程序的设计规划。有些团队想做原生APP,但项目却很适合用小程序来做,所以被我推荐做成微信小程序,现在有不错的运营成绩。
有些团队特地找我去设计规划小程序,但是项目本身并不适合小程序的产品模型,所以被我劝退,或者简化了一大半的功能做先导。
并不是每个项目场景服务都适合小程序来做的,因为有的做不到,及时做到了用户也不会来,因为小程序的此种场景目前还没有渗透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中去。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套模型,专门用于判断目标场景是不是适合小程序:
如何判断目标场景适不适合微信小程序?
引入
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有四维产品定位方法曾被应用于产品的自身价值定位和之后的产品演进当中。不过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态势更多注重功能的叠加和增量划分,这种产品定位方法并没有多少人使用了。但就我实际应用而言,这套方法可以用于原生APP和微信小程序之间转移的界定标杆。
四维产品定位
所谓四维,就是有4个划分标准,分别是量级、功能、频次、需求,我们将这四个标准随意两者相交,就可以清晰的给自身产品进行定义。
量级、功能划分:
我们将量级和功能两个标准做成坐标图,就可以得出四个象限:分别是重量级功能复杂、重量级功能单一、轻量级功能复杂、轻量级功能单一。
所谓重量级,就是在APP运行时需要的底层服务多,比如拍照、录音、定位、控制蓝牙WIFI、NFC、读取通讯录、写入短信、拨打电话等等。调用的服务越多,说明APP的量级越重。
但量级大小与功能复杂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上图中翻译类(谷歌地图、有道词典),他们所提供的功能就是翻译,但是他们却需要录音、拍照等功能,因为他们有拍照翻译,录音翻译的功能,所以属于重量级功能单一的划分。
重量级功能复杂的产品数不胜数,我这只列举装机量比较高的几类,有像微信、qq等通信平台工具,有支付宝这类的支付安全…… 这些工具调用的服务很多,提供的功能也是非常丰富,大部分安卓安装包大小都在50M往上。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云盘属于重型工具,里面除了网盘基本功能之外,还加入了一些工具类小程序作为功能扩展,所以也属于重量级功能复杂的一类。
而轻量级功能复杂就有些争议了,许多人会问购物(淘宝、京东)为什么算是轻量级的。在这里需要科普一下,大部分购物类APP都属于混合式开发,展示给用户的大部分是H5界面。大家可以断掉自己的手机网络,打开淘宝或者京东,点击首页的任何一个类目,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真实面目了。
同时还有许多重量级应用的lite版本,在砍掉一些功能简化设计后,属于轻量级应用的范畴。
最后功能单一轻量级应用就很多了,日常的便签,计算器都属于这一类。
频次、需求划分:
让我们把上个坐标图中的应用打散,按照新的衡量标准重新定义这些应用,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这个坐标图。
频次、需求这些属于夹杂个人情感的,不可统一界定的,所以只能从侧面去印证。同时这两个维度也可以作为后续运营的目标恒定。在这里我尽可能的取折中的分类,当然对于每个用户这都不完全正确,毕竟用户群体不同。
刚需如何界定呢?
就是用户在有限的资源下保留这款应用的可能性,可能性越高越属于刚需,可能性越低越属于非刚需。
比如部分用户使用的手机是低配版本,或者因为工作学习的需要使用16G存储的手机,所装的软件也只有10几个。通常来讲,微信、QQ、支付宝是必须存在的,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通信和支付的刚需最大。
但像淘宝、京东虽然在目前网购时代很流行的阶段,但对于低配版本的手机来讲由于安装所占空间太大,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不安装这类软件。所以看大数据,淘宝在低配手机的装机量是很小比例的。有些应用为了满足这类用户的刚需心里,会选择出lite版本。当然,目前小程序逐渐将lite代替了,我们稍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而频次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用户每天打开多少次,或者多少天打开一次。同样,由于用户的不同,应用间的频次就不同;比如说地图类,有些旅行爱好者几乎是每天必须打开,当然还有出差上班路痴一族。但对于出行频次不高的人群(如学生),地图的频次就很低了,有可能是几天一次。
所以,按照各自应用的运维数据,或者去访谈用户的使用心理。应用拥有者会清楚的给自己的产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维汇合:
我们单独讨论了可界定的两种标准和不可界定的两种标准,分别对产品进行定位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键词组。比如:
- 微信: 重量级、功能复杂、高频次、刚需
- 淘宝: 轻量级、功能复杂、高频次、刚需
- 百度网盘: 重量级、功能复杂、低频次、刚需
- 工具: 轻量级、功能单一、低频次、刚需
- 生活服务类: 重量级、功能单一、低频次、非刚需
每个应用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关键词组,并且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其关键词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总之,一个好的应用最重要发展目标是刚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用户使用,并且让用户没有办法抛弃;并且在量级和功能上的性价比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更高。如果做成这两点,那当之无愧就是好的应用产品。
四维产品定位在小程序上的应用:
当我们对自己的项目产品进行划分界定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产品定位和价值目标。那么自己的应用如何判断适不适合小程序呢?我们来做以下几个梳理:
小程序偏向于构建轻量级的应用
首先,小程序偏向于构建轻量级的应用,如果强行将重量级的应用赋予小程序,就会出现功能的不稳定。比如,非常依赖蓝牙或者GPS定位的应用,就有体验的不好处。例如肯德基的小程序,我周围小伙伴经历,定位多半是无法使用的,也没有办法选择店面,导致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小程序偏向于构建功能单一的应用
在这里,我不是说功能必须是一个,而是说应用的页面关系不要太复杂。不要有太多webview的东西在里面,这样体验感觉不是很舒服的。例如京东小程序,基本上包含了APP的基础功能,使用体验稍微逊色一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说京东、淘宝是轻量级应用的原因。但是购物小程序一般调优都特别的好,所以对于频次不高,只是偶尔买买或者推荐购买的用户来讲,小程序这么做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非刚需的应用很适合在小程序上做
我们之前界定刚需和非刚需,是以用户在有限的资源下保留这款应用的可能性划分的。对于非刚需的应用,原生APP的开发成本会显得太高,而且没有多大的装机量。由于小程序持续火热,许多用户会直接在搜索页中搜索相关应用来替代原生APP,所以,非刚需的应用适合放到小程序上做。
低频的应用根据自身的定位来确定
由于产品属于低频的领域,所以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解功能或者简化产品之后再放到小程序上,一方面刺激产品的发展,另外可以当作触角,能够更清楚的了解用户的行为心理和习惯,以便更好的决定产品的未来变迁。
例如,百度网盘小程序就简化了应用APP上的功能,并主打推出好友共享文件这一功能,用来刺激自身产品的使用。
合并分析,自己明晰
当按照四维的单项分析完之后,发现自己的产品有多个重叠点,比如功能复杂的轻量级应用,一个标准适合,一个标准不适合。那么就要考虑坎功能或者坎重量了,但这种坎必须要保存产品原有的灵魂前提下进行。我看过不少产品,小程序版砍的面目全非,根本和主应用打不成任何的关系,这种就是没有意义的了。
一般来讲,可以按照标准适合程度分别来建议:
- 4个标准适合的应用(查询、工具),非常适合小程序。
- 3个标准适合的应用(生活便利),注意适应不适合的标准。
- 2个标准适合的应用(百度网盘),定向取舍功能缩减,可以当作引流和刺激使用的触角。
- 1个标准适合的应用(地图),适合大型互联网企业尝试,做成功就是行业标准。
- 都不适合的应用(微信、支付宝),还是做小程序吧(滑稽)
而对于功能特别复杂的,重型的大型应用来说,可以适当的将其拆分多个小程序,但是前提是要简化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目前有许多线下商铺的小程序分的有些过分,你每点一个模块,就会跳到另一个小程序,用户就会产生跳转恐惧心理,并不敢继续尝试功能的使用了。
总结
我上篇文章中提到过:
小程序相对于APP来说,在降低开发门槛的同时能够满足最普遍的应用需求,适合生活服务类线下商铺以及非刚需低频应用领域。使得微信通过小程序作为生态的建立者和维护者,赋能商家和应用者。以一种生态触角的状态来迅速的捕捉最大化生态红利。
小程序正属于上升期,优质的小程序越来越多,可替代的APP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应用都十分着急的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以期依靠流量来获得更好的产品发展,使自己不会被小程序洪流所冲散。
顺风行船每个人都想,但清楚的认识自身是很重要的,如何顺风,如何行船需要好好考虑。在这两年中,亲眼目睹许多小程序的衰退,最初的To B介绍类的小程序说没就没了。
我在不断用自己的所见所学和实践来总结经验,尤其是总结产品方面的经验,好给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以思考。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优质的小程序出来,也希望微信可以保持初心和本色,更好的发展生态。有许多人为此不断努力着,希望努力终有收获!!!
文章全部原创,思考来自于学习和交流,其中有不正确之处请各位大佬指正,谢谢您能看到最后,我们一起努力
学习了,很棒!
写的真心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