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回答

公众号提示违规内容,实在不知道哪里违规?请帮忙看看

事实证明两晋的大臣是最不靠谱的一群人。桓玄前脚刚走,大臣们就打开城门迎接刘裕入城。这一天是三月初二,刘裕起兵的第四天,京师就收复了!

刘裕进城,焚毁桓家的太庙,重新修建司马氏的太庙,封闭府库,捕杀桓氏的族人……当然少不了最为重要的一步——追击桓玄。

起事成功大半,刘裕为了安全起见,就自己坐镇京师,不参加前线的战事了。追击桓玄的任务,就落在了刘毅以及何无忌、刘道规的身上。

桓玄此时过得如何呢?答:滋润得很。桓玄一路逃到了寻阳,发现几天前其实是自己是被骗了。什么“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拥立晋安帝重返帝位”,假消息!司马德宗在寻阳呆得好好的,江州刺史郭昶之非但没有造反,还鞍前马后地送上皇帝才配用的器舆,为桓玄的军队补充兵力。桓玄在江州、寻阳,日子逐渐滋润起来,把打仗的事情甚至都渐渐地抛之脑后了。

他开始要修书。

桓玄突发奇想,觉得自己功勋卓越,不写本桓玄语录集留传后世实在是丢人。于是他开始著书,书名叫《起居注》。

所谓“起居注”,一般就是记录帝王日常言行的一份书稿。桓玄的这份起居注有些特别,他在其中参杂了大量的虚假事实和桓玄个人的情感。他声称:自己曾经英勇地打败过刘裕好几次,而自己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纯粹是因为手下人不听自己的话而已,和自己正确地领导没有一点点关系。

过了两天安生日子之后,刘毅、何无忌、刘道规就前脚后脚地追上了。桓玄大叫一声“不好!”,随后马上开溜。对了,他还带上了晋安帝,虽然晋安帝论斤卖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必要的时候把他作为人质也不是不可以。

他留下龙骧将军何澹之、将军郭铨、郭昶之守住寻阳那边重要的关口湓口,自己向江陵逃去。

四月初三,桓玄到达老巢江陵。桓玄顿觉自己回到了老家,有了无限的精神活力,桓玄在荆州重新组建朝廷,以图与东边的刘裕相互抗衡。重登帝位之后,桓玄作威作福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大肆享乐的同时,又设立严刑峻法,对于不听从自己命令的人动辄加以刑罚。

如果有人劝诫,桓玄会很不满地呵斥一句:“群小纷纷,妄兴异议!”

桓玄自此大失众人所望。

不远的湓口要塞,何澹之等人却与何无忌遇上了。何澹之等人极其主动,先行到湓口下游的桑落洲布战。刘道规、何无忌一到桑落洲,何澹之就马上带人出击。

何澹之特意设了个计:平时自己所乘的船舰都是十分豪华的,自己这次却故意乘坐简陋的小船,留那些豪华的大船在前面。这样官军就会打错方向,白白消耗精力而已。

很可惜,何无忌早已把何澹之的计谋给看穿了。

何无忌说:“敌人的主帅肯定不在这些装饰豪华的大船里,这是他们骗我们的计谋,不过,我们就得要先去打那些大船。”

这么一说反倒是把众人搞不明白了:你不是说敌军主帅根本就不在那些大船里吗,干嘛还要去打他们?

何无忌笑了:“诸位,现在是敌众我寡,我们既然没有必胜的信心,那么也就不应该先啃硬骨头。何澹之本人不在那些船上,那么那边的守备力量必然是很弱的。因而只要我等拿下那一片的敌人,敌人意志受挫,就不攻自溃了。”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说:“好,就这样办。”

官军进攻,径直向那一片豪华的船只杀去。那边的防卫果然没有那么严实,敌军很快被便被击退。当时何澹之暗自欣喜,以为自己的计划得逞,何无忌掉进了自己的坑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才是真正掉进坑里面的一个人。

他的军队突然骚乱起来。怎么回事?仔细一听,对面还在喊着什么“官军已经抓到何澹之了”的话。奇怪,自己不是还在这儿吗……何澹之突然想起来,自己完全没有通知部下,手下的士兵看见豪华的船只被烧,都以为是主帅已经被抓住了呢!骚乱迅速扩散,何澹之难以制止,就这么败退了。

何澹之“身先士卒”,赶在他人逃跑前,先行一步找了条路开溜了……

何无忌等人攻下湓口,占领寻阳。才发现晋安帝和桓玄其实并不在这里,寻阳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追,再追,一定要把桓玄追上来!

桓玄没有跑,他反而调转方向,向东边行进!

是谁给了桓玄底气?桓玄到了江陵之后,收集兵力,到桑落洲之战前夕,又达到了两万人的规模。何澹之失守湓口后,桓玄认为,只有自己出马才可以把何无忌和刘裕摆平。自己手下有两万人,桓玄很有底气、很有自信。

优势在我!

桓玄公开放话说:“现在皇帝在我手上,如果刘裕你识好歹的话,就该乖乖投降,投降之后还可以给你安排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养老。”

刘裕啐了口唾沫,把桓玄的请求打了回去。

没得说了,开打吧。

五月十七日,峥嵘洲之战爆发。当日,两军集结于峥嵘洲,刘毅手下仅有不满万人,萌生退意,想要退回寻阳再做打算。

刘道规坚决制止了刘毅:

“不可以!如今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倘若一退再退,只会助长桓贼的气焰!现在只有率先出击,才能取胜。况且,桓玄也不过是一群散兵游勇罢了,何畏惧之有!”

言毕,刘道规击鼓开战,率先冲入桓玄阵内。

刘毅紧随其后,率部攻击。也许真是天亡桓玄吧,桓玄再次遇到了一场大风,迎面吹过来的大风!刘毅对这个情况不能再熟悉了,他乘势点了一把火。

火元素和风元素结合,迅速扩散开去,叛军的战舰迅速燃烧了起来。桓玄也不管之前的什么豪言壮语了,他留下郭铨、殷仲文在前线,自己又开溜了!

主将逃了,那仗也没有什么好打的了。郭铨、殷仲文迅速出卖了桓玄,向刘毅请降。当天桓玄全军覆没,只剩下身边的几条小船。峥嵘洲的一把火,把桓玄烧得无力回天。

桓玄脑袋里头只剩下了一个“逃”字,晋安帝不要了,辎重不要了,军队不要了……反正长江这么长,总会有自己的安身之处!

桓玄先逃到了江陵,但江陵此时已经不是个好去处了,桓玄能够感受到,江陵的人眼中的目光都透着一股杀气,此地实在不宜久留。那么哪里去呢?桓玄本来想要去千里开外的汉中投奔刺史桓希,结果决定一出来,大家都反对:“太远了,我打死也不去!”

屯骑校尉毛修之是宁州刺史毛璠与益州刺史毛璩的近亲。毛修之有杀桓玄的意愿,又知道自己的两位亲人也看桓玄不顺眼,就建议桓玄到益州去躲一躲,实则把桓玄往虎口里面去送。

桓玄同意了。

五月二十三日晚,桓玄收拾好行李,正准备出门,忽然城内就发生了哗变,一群人冲上来围攻桓玄。桓玄顶着流矢与飞刀,带着几百人就往城外边冲。但城中哗变的规模迅速扩大,桓玄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迅速舍掉了身边的一切累赘,在江边夺到一只小船就往上游划去。

桓玄向益州境内划去,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场百里之外的变故,让自己的生命也顺带终结了。

宁州刺史毛璠,不久之前在任上病死。益州刺史毛璩就让毛祐之、费恬等人护送毛璠的遗体回到江陵。

五月二十六日,两只船在枚回洲遇上。

毛修之认得对面是益州的船只,就向那边打手势示意:桓玄就在这条船上,赶紧抓住机会除掉他!

毛祐之、费恬等人心领神会,驾船向桓玄的船只靠过来。两边渐渐靠近,毛祐之扔出绳索,把两条船紧紧地绑在一起。费恬引弓射箭,向桓玄的头上射去。

这是刺王杀驾!桓玄的宠妾丁仙期、万盖被箭射中,当场死亡。桓玄正庆幸自己没有中箭时,对面的益州都护冯迁又跳上船来,持刀逼近了桓玄。

桓玄慌了,自己身边连把刀都没有,他只能把自己头上的玉筒拔下来给冯迁,想要让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冯迁把玉筒摔在地上。

桓玄大叫:“汝……汝乃何人!敢杀天……天子!”

冯迁冷笑:“我杀的,是天子的贼臣!”

冯迁挥刀,桓玄当场死亡。

桓玄,终于还是在众叛亲离中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冯迁、费恬等人做善后工作,他们把船上的桓氏族人全部杀掉,砍下桓玄的首级带往江陵。

桓玄一死,举国欢庆。

刘毅认为大局已定,就不再西进平叛,赶往江陵,暂时在寻阳驻扎了下来。可刘毅忘了两件事:一、他没有把晋安帝接回来;二、桓玄的子孙依然没有除尽。

这可是真是犯了大忌。晋安帝被桓玄抛弃在江陵以后,没有人来管他。等了好久,荆州别驾王康产与南郡太守王腾之才前来救驾。他们实力单薄,没有能力保证能把晋安帝安全地送回去,只好守在晋安帝身边。

再有,桓玄虽死,但桓氏子孙几十年间开花散叶,真的留下了不少势力。当时离江陵最近的,就有藏匿在沮中的桓谦和藏匿在华容浦的桓振。他们自从桓玄兵败之后,就一直筹划东山再起,为桓玄报仇。

桓玄故将王稚徽戍守巴陵,声称“桓氏已经再度兴盛,建康、寻阳已经被拿下,刘毅等全军败退”!这样的假消息谁都不信,但桓振就是信了,他抄起家伙,带着200人就往江陵那边杀去。桓谦听说桓振起兵也抄起武器,和桓振一起干。

兴复大楚,就在今日!

……等等,就200人,你当城内的守军都是吃素的呢,这是去送人头还是去兴复大楚啊……就是这200人,真的把江陵守军给打残了。桓振一路杀掉王腾之、王康产,直接闯进了江陵的行宫,然后看到了一脸懵的晋安帝。

桓振逼问:“桓玄之子桓昇何在?”

晋安帝吓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良久,才有人提醒桓振,桓昇被抓到了江陵之后砍头了。

桓振勃然大怒,他抽刀而起,走向晋安帝:“臣等有何罪状,为何要如此残忍地灭族!”还是晋安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反应机敏,替晋安帝辩解道:“这哪是我们兄弟的意思,我们也是无辜的啊!”

桓振并不满意,走上台阶,念叨着四个字:血、债、血、偿!

桓谦在一旁一把拉住桓振:“你疯了!杀了皇帝有什么用,他死了就当不了人质了,我们手上还拿什么和对方去谈判?!”

桓振放下刀,随意地说了一句:“那么,臣先退下了。”接着就往门外走去。

稳定住城里的情况之后,桓振给自己和桓谦封官进爵,为桓玄公开发丧,定谥号为武道皇帝。在此之后,他在城内开始大清洗,将晋安帝身边的人全部换为自己的亲信,时时刻刻地监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江陵陷落的消息使刘毅大为震惊。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扫尾工作没有做好,马上发兵向西进发。官军一路攻攻破巴陵,斩杀王稚徽,打败桓谦。

喜极生悲的是,何无忌在取得胜利之后冒功轻进,结果又被桓振给打败,死伤几千人,狼狈逃回寻阳。

这么一败,寻阳震动,建康震动!

桓振之所以可以打败何无忌,全是靠他个人发力。但桓振在得胜之后骄傲自满了起来,不仅大兴酒宴、沉湎女色,还任意诛杀大臣,对于桓谦也是处处排挤,造成了江陵城内人心不定。

十月底,休整好的晋军,再次向西进发,攻克桓振在夏口设置的鲁山城、偃月垒。第二年(405),又攻击江陵城外的马头。桓振慌了,派使者对刘毅说:我们议和,只要你割让江、荆二州给我,我们就再也不互相侵犯,并且天子也还给你们!

刘毅拒绝了。很明显,桓振败局已定,他没有资格与自己来谈议和的事情。刘毅下令向江陵城进发,桓振只好留下桓谦与冯该守住江陵,自己硬着头皮上阵。

可是,此时的桓振可谓是腹背受敌,除了东面有刘毅围攻之外,在北面还有南阳太守鲁宗之的进攻。桓振思考一番,最终还是决定——先北上,攻击鲁宗之!

鲁宗之受到桓振的正面攻击,被击溃了。可惜桓振高估了桓谦等人的守城能力。他前脚刚走,后边桓谦就支持不住了,直接弃城而逃。桓振得胜之后,望见城头火起,便知江陵城已陷落,只好落荒而逃。

桓谦带着桓氏一族逃往北方的后秦国;桓振则在两个月之后被晋军击败杀死。

至此,桓氏一门,由桓玄到桓振,两代人,在两年的时间内(402—404)从起兵到称帝,再走向幻灭,一切都是这么快,都是这么风卷残云。

对于桓玄这个人,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好长篇大论地评论的。纵观他执政的两年里,没有清明吏治,没有粮食丰收,没有百姓幸福。相反,有的只是自相残杀、横征暴敛、“晋民避乱者道路相属”的末世之景。这一桩桩,一件件,大家都看在眼里,最后桓玄动摇了自己的根基,毁灭了自己。

要说他有什么贡献的话,只能勉强说他把司马元显干掉,算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这不只不过是恶人火拼而已,底层百姓并没有因此受益。桓玄在干掉司马元显这个坏人之后,自己也成为了更加猖狂的奸邪。

突然想起桓温的一句话:“一个人若不流芳百世,那么就必定遗臭万年。”

桓玄,他没有流芳百世,而是作为一个乱臣贼子,永远地遗臭万年了……



回答关注问题邀请回答
收藏

1 个回答

  • 立十
    立十
    2022-07-09

    你直接在网上找,文章敏感内容在线排查,多找两三个试。基本能把违规、敏感词汇都找到,然后删除或替换。 



    2022-07-09
    有用
    回复
登录 后发表内容
问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