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回答

我有一篇爆款文章,在其他平台有7.5万+浏览,500+点赞,为什么在公众号仅几百,而推荐量为0?

公众号ID
gh_4955f10ca9af

致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及算法团队:

(注:烦请社区里有权限的大佬(V4及以上),能帮忙邀请一下社区技术运营专员-许涛、社区运营专员-YY以及其他官方人员前来关注并回答。拜托大家了!)

这是我就公众号(ID: gh_4955f10ca9af)流量异常问题,向贵方团队提出的第二次严肃质询。此前于**2025年9月11日(上周四)**提交的问题(曾登临社区问答热榜第一),在经过了足够长的发酵时间后,至今石沉大海。因此,我们不得不带着更无法辩驳的数据,和更深层次的疑问,再次来到这里。

核心问题依旧:为何经过多个外部主流平台算法和真实用户双重验证、具备高度传播潜力的原创内容,在公众号平台获得的推荐量持续为零?

【案例一:全网首发万字评测文章】

  • 文章: 于**2025年9月13日(上周六)**发布的全网首发万字硬核评测《即梦4.0 VS Nano Banana 深度评测:我挖出了被 99%教程忽略的核心技术差异》。
  • 在公众号表现: 依靠粉丝自有流量获得 416次阅读、50余次转发。在如此低的阅读基数下,实现了超过12%的惊人转发率,内容的含金量与传播潜力已无需多言。
  • 在外部平台表现:
  • Twitter (300+粉丝): 发布2日内,数据直接引爆——7.5万+次浏览、500次点赞、400+新增关注,并仍在高速增长。
  • 小红书 (300+粉丝): 仅发布上篇,即获 1200+次浏览,官方数据显示互动数、内容丰富度均超越99%的同类笔记
  • 公众号推荐量:0。 面对如此悬殊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是外部平台的用户和算法都错了,还是只有你们的算法“独具慧眼”?

【案例二:高完读率深度教程】

  • 文章:2025年9月2日发布的深度教程《AI写的文献综述总成“堆砌文”?那是因为你》。
  • 在公众号表现: 326次阅读,实现了高达46%的完读率和1.05分钟的平均停留时长,这对于一篇深度图文而言是极高的用户粘性。
  • 在小红书表现: 获得 4500+次浏览,1132次赞藏。官方数据显示互动数、涨粉数等核心指标超越98%的同类笔记
  • 公众号推荐量:依然是 0。 这进一步证实,推荐系统对高质量内容的无视,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而非偶然。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的质询分为三个层面:

1. 关于推荐算法的根本性失效:

我们想知道,公众号推荐系统的核心分发逻辑究竟是什么?为何一个能被多个平台验证为“爆款潜力股”的内容,在你们这里连获得一个曝光位的资格都没有?这是否意味着推荐机制存在某种根本性的缺陷,或对特定账号存在不合理的惩罚性抑制?

我们想问在公众号运营团队,你们到底在干嘛?客服永远在失踪,我通过诸多方式,都找不到你们那,你们是不是在地球消失了。还有你们公众号推荐算法是不是早已落后了,求求你们别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了,如加入公众号加入智能回复,评论区可@元宝,主持人论坛讨论功能,新号内容助推功能,我知道你们让公众号发展更好,但是倾听创作者和用户的声音,比这些强一百倍,这里拜托求求能不能好好优化一些算法,还有多增加些客服服务,都2025年了啊。

2. 关于创作者支持体系的长期缺位:

我们理解平台体量巨大,但一个健康的生态,离不开与创作者的顺畅沟通。目前官方客服渠道的实质性缺失,使得创作者在遇到严重问题时求助无门,这与国内外其他主流平台(如小红书、知乎,乃至谷歌、微软)相比,体验差距悬殊。这种隔绝,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3. 关于平台更深层次的产品战略与傲慢原罪:

我们认为,以上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一种深植于平台骨髓的傲慢——一种依靠社交垄断地位,从而无需再倾听底层创作者声音的傲慢。

这种傲慢体现在产品战略上,就是你们绝大多数产品都落后于人,从未有过一款完全首创的石破天惊之作,只能依靠微信和QQ的社交红利碾压市场。

在此之前,你们的短视频产品“腾讯微视”早已在与抖音、快手的竞争中落败,没运营多久便草草收场,最后只好退回自己的舒适圈——在微信中另起炉灶,开了一个“视频号”,才依靠社交分发慢慢有所起色。这种模式在近期的AI领域同样上演:

  • 你们的“元宝”,被字节的“豆包”、“即梦”等产品碾压式、全方位暴打
  • 你们的AI编程产品CodeBuddy,至少落后字节Tare好几个月。当Tare的社区、活动、官方教程办得风生水起时,你们只是拉了几个微信社群了事。
  • 更有趣的是,你们的CodeBuddy CLI发布时,全网几乎没有自然流量,知乎上只有零星讨论。但你们在微信公众号上,请了不少AI头部号主发文,流量纷纷上万,甚至出现近十万的爆款。不得不说,玩自欺欺人你们还是有一套。

这种对内输血、对外封闭的模式,源于无需真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安逸与傲慢。请问,你们何时能诞生一款像Nano Banana、DeepSeek一样,不靠内部流量喂养,仅凭产品力就能赢得全球用户自发推荐的爆款?当一个平台不再需要靠产品力去赢,它自然也听不见底层创作者对公平算法的呼声。

提一个与公众号相关的:就在最近几个月,你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小红书,已经正式发力长文功能,甚至后台编辑器都支持公众号文章一键导入。这几乎是在公开挖你们的墙角,争抢你们最核心的原创号主资源。我想问,面对这种兵临城下的局面,你们难道没有一点危机感吗?非要等到小红书的长文生态完全布局成功,你们才后知后觉吗?是不是要我以后,将公众号作为一个编辑器,作为小红书的中转平台?首发都在小红书上吗?

我们的最终请求:

我们在此郑重请求官方,停止任何模板式的回复。

首要的是,请立即对我的账号(ID: gh_4955f10ca9af)进行复核,明确告知推荐流量被“清零”的具体原因,并给出确切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呼吁,平台能正视上述关于推荐机制、支持渠道和平台战略的严肃质询。我们依然相信内容的力量,但也请不要消磨创作者最后的耐心与信任。

最后一次编辑于  09-16
回答关注问题邀请回答
收藏
登录 后发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