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小程序转发朋友圈详解
概述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图片] 分享到朋友圈样式[图片] 朋友圈打开样式[图片] 这个功能目前只支持Android(在IOS高版本微信支持朋友圈打开小程序能力,但不能分享)。 用户打开朋友圈分享的小程序,看到不是真正的小程序,而是原本页面的“单页模式”。 什么是“单页模式”?以下是微信官方对于“单页模式”的描述: “单页模式”下,页面顶部固定有导航栏,标题显示为当前页面 JSON 配置的标题。底部固定有操作栏,点击操作栏的“前往小程序”可打开小程序的当前页面。顶部导航栏与底部操作栏均不支持自定义样式。“单页模式”默认运行的是小程序页面内容,但由于页面固定有顶部导航栏与底部操作栏,很可能会影响小程序页面的布局。因此,请开发者特别注意适配“单页模式”的页面交互,以实现流畅完整的交互体验。限制另外,“单页模式”存在着很多限制。以下是官方给出的禁用能力列表: [图片] 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页面无登录态,与登录相关的接口,如 [代码]wx.login[代码] 均不可用不允许跳转到其它页面,包括任何跳小程序页面、跳其它小程序、跳微信原生页面若页面包含 tabBar,tabBar 不会渲染,包括自定义 tabBar本地存储与小程序普通模式不共用这些限制,让“单页模式”只适用于内容展示,不适用于有较多交互。 配置针对“单页模式”,新增了单页模式相关配置。目前这个配置里只有一个navigationBarFit属性: [图片] navigationBarFit属性主要是针对原页面设置了自定义导航栏的情况。也就是原页面的json文件中配置了这个属性: { // ... "navigationStyle":"custom" // ... } 给大家看一下普通导航栏和自定义导航栏的区别,下图是普通导航栏页面: [图片] 下图是自定义导航栏页面,我们在原本的导航栏位置使用了banner: [图片] [代码]"navigationStyle":"custom"[代码]这个设置在“单页模式”下也会生效。前文微信官方对“单页模式”的描述有说到“顶部导航栏与底部操作栏均不支持自定义样式”。如果我们在原页面设置了自定义导航栏。那么“单页模式”样式就会变成这样: [图片] 通过设置navigationBarFit为 [代码]squeezed[代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 ... "singlePage": { "navigationBarFit": "squeezed" } // ... } 设置后的样式: [图片] 开发 接下来介绍如何在小程序中实现这个功能。 第一步在需要转发朋友圈的页面中注册用户点击右上角转发功能,这是实现转发朋友圈功能的必要满足条件。 onShareAppMessage: function () { return { title: '转发标题', path: '/pages/home/index', imageUrl: '自定义图片路径' } } 第二步注册分享朋友圈功能(从基础库 [代码]2.11.3[代码] 开始支持): onShareTimeline: function () { return { title: '转发标题', query: 'from=pyq', imageUrl: '自定义图片路径' } } 注意,这里有个问题,分享朋友圈功能不支持自定义页面路径,意味着只能转发当前页面。如果当前页面存在较多“单页模式”限制功能,就可能让我们的页面不能按预期展示。 当页面存在限制功能时,我们存在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针对“单页模式”做改动,不调用那些限制的功能。第二个方案,另外写一个针对“单页模式”的页面。 这两种方案都需要能判断当前是否正处在小程序“单页模式”。 我们通过判断场景值(场景值用来描述用户进入小程序的路径)是否等于 1154 来判断当前是否正处在小程序“单页模式”。场景值可以在 [代码]App[代码] 的 [代码]onLaunch[代码] 获取。 // app.js App({ // ... onLaunch(options) { const { scene } = options; this.isSinglePage = scene === 1154; } // ... }) 我们将是否正处在“单页模式”的Boolean值放入App实例,方便全局拿到值。 接下来说说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在“单页模式”不调用那些限制功能(这是一种不推荐的方案,代码耦合性太强)。举个例子: const app = getApp(); Page({ // ... onLoad() { if (!app.isSinglePage) { wx.login({ // ... }) } } // ... }) 第二种方案,针对“单页模式”另写一个页面。因为分享朋友圈功能并不支持自定义页面路径,我们只能另外写一个组件来作为“单页模式”的内容承载。 将isSinglePage放入页面的初始数据,方便在wxml中拿到: // pages/home/index.js const app = getApp(); Page({ data: { isSinglePage: app.isSinglePage, } // ... }) home-single-page就是分享到朋友圈的内容承载组件: // pages/home/index.json { // ... "usingComponents": { "home-single-page": "components/home-single-page/index" }, } 当“单页模式”时,我们展示 [代码]home-single-page[代码]组件,否则就展示普通页面内容: // pages/home/index.wxml 样式上虽然搞定了,但是在原本的生命周期中可能会调用一些限制功能,或者跑一些其它“单页模式”用不上的内容。我们得停止原本生命周期函数调用。 建议对传入Page的对象进行统一处理,当“单页模式”时,不调用原本的生命周期: // pages/home/index.js import ExtendPage from 'common/extend-page/index' const app = getApp(); ExtendPage({ data: { isSinglePage: app.isSinglePage, } // ... }) ExtendPage函数针对“单页模式”进行统一处理: // common/extend-page/index.js const app = getApp(); const PAGE_LIFE = [ 'onLoad', 'onReady', 'onShow', 'onHide', 'onError', 'onUnload', 'onResize', 'onPullDownRefresh', 'onReachBottom', 'onPageScroll'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option) { let newOption = {}; if(app.isSinglePage) { newOption = PAGE_LIFE.reduce((res, lifeKey) => { if (option[lifeKey]) { res[lifeKey] = undefined; } return res; }, {}) } return Page({ ...option, ...newOption, }); } 在“单页模式”下,我们将原本的生命周期都停止了调用。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单页模式”下的页面和普通页面进行解耦。 如果”单页模式“页面比较复杂,需要使用生命周期。我们也可以添加 [代码]singlePageLife[代码]属性,当处在“单页模式”下,就调用 [代码]singlePageLife[代码]内的生命周期: // pages/home/index.js import ExtendPage from 'common/extend-page/index' const app = getApp(); ExtendPage({ data: { isSinglePage: app.isSinglePage, }, singlePageLife: { onLoad() { // ... }, } // ... }) // common/extend-page/index.js const app = getApp(); const PAGE_LIFE = [ 'onLoad', 'onReady', 'onShow', 'onHide', 'onError', 'onUnload', 'onResize', 'onPullDownRefresh', 'onReachBottom', 'onPageScroll'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option) { let newOption = {}; if(app.isSinglePage) { const { singlePageLife } = option; newOption = PAGE_LIFE.reduce((res, lifeKey) => { if (singlePageLife[lifeKey]) { res[lifeKey] = singlePageLife[lifeKey]; } else if(option[lifeKey]) { res[lifeKey] = undefined; } return res; }, {}) } return Page({ ...option, ...newOption, }); } 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2020-10-21 - ios input框清除值,有时清除不了?
input加了个清除按钮,点击setData为空字符串,ios有时会清除不掉值。 真机调试发现data里的数据是空的,但是Wxml中input的value没有变,感觉是页面没有同步更新。 基础库版本号2.24.2 ios微信版本号 8.0.20
2022-05-18 - 你不知道的Virtual DOM(一):Virtual Dom介绍
一、前言 目前最流行的两大前端框架,React 和 Vue,都不约而同的借助 Virtual DOM 技术提高页面的渲染效率。那么,什么是 Virtual DOM?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提升页面渲染效率的呢?本系列文章会详细讲解 Virtual DOM 的创建过程,并实现一个简单的 Diff 算法来更新页面。本文的内容脱离于任何的前端框架,只讲最纯粹的 Virtual DOM。敲单词太累了,下文 Virtual DOM 一律用 VD 表示。 这是 VD 系列文章的开篇,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文章带你深入了解 VD 的奥秘。 二、VD 是什么 本质上来说,VD 只是一个简单的 JS 对象,并且最少包含 tag、 props和 children三个属性。不同的框架对这三个属性的命名会有点差别,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它们分别是标签名(tag)、属性(props)和子元素对象(children)。下面是一个典型的 VD 对象例子: [代码]{ tag: "div", props: {}, children: [ "Hello World", { tag: "ul", props: {}, children: [{ tag: "li", props: { id: 1, class: "li-1" }, children: ["第", 1] }] } ] } [代码] VD 跟 dom 对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上面的 VD 是由以下的 HTML 生成的: [代码]<div> Hello World <ul> <li id="1" class="li-1"> 第1 </li> </ul> </div> [代码] 一个 dom 对象,比如 li,由 tag(li), props({id:1,class:“li-1”})和 children([“第”,1])三个属性来描述。 三、为什么需要 VD 借助 VD,可以达到有效减少页面渲染次数的目的,从而提高渲染效率。我们先来看下页面的更新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 [图片]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页面的呈现会分以下 3 个阶段: JS 计算 生成渲染树 绘制页面 这个例子里面,JS 计算用了 691毫秒,生成渲染树 578毫秒,绘制 73毫秒。如果能有效的减少生成渲染树和绘制所花的时间,更新页面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通过 VD 的比较,我们可以将多个操作合并成一个批量的操作,从而减少 dom 重排的次数,进而缩短了生成渲染树和绘制所花的时间。至于如何基于 VD 更有效率的更新 dom,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日后有机会将另写一篇文章介绍。 四、如何实现 VD 与真实 DOM 的映射 我们先从如何生成 VD 说起。借助 JSX 编译器,可以将文件中的 HTML 转化成函数的形式,然后再利用这个函数生成 VD。看下面这个例子: [代码]function render() { return ( <div> Hello World <ul> <li id="1" class="li-1"> 第1 </li> </ul> </div> ); } [代码] 这个函数经过 JSX 编译后,会输出下面的内容: [代码]function render() { return h( 'div', null, 'Hello World', h( 'ul', null, h( 'li', { id: '1', 'class': 'li-1' }, '\u7B2C1' ) ) ); } [代码] 这里的 h 是一个函数,可以起任意的名字。这个名字通过 babel 进行配置: [代码]// .babelrc 文件 { "plugins": [ ["transform-react-jsx", { "pragma": "h" // 这里可配置任意的名称 }] ] } [代码]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定义 h 函数,就能构造出 VD: [代码]function flatten(arr) { return [].concat.apply([], arr); } function h(tag, props, ...children) { return { tag, props: props || {}, children: flatten(children) || [] }; } [代码] h 函数会传入三个或以上的参数,前两个参数一个是标签名,一个是属性对象,从第三个参数开始的其它参数都是 children。children 元素有可能是数组的形式,需要将数组解构一层。比如: [代码]function render() { return ( <ul> <li>0</li> { [1, 2, 3].map( i => ( <li>{i}</li> )) } </ul> ); } // JSX 编译后 function render() { return h( 'ul', null, h( 'li', null, '0' ), /* * 需要将下面这个数组解构出来再放到 children 数组中 */ [1, 2, 3].map(i => h( 'li', null, i )) ); } [代码] 继续之前的例子。执行 h 函数后,最终会得到如下的 VD 对象: [代码]{ tag: "div", props: {}, children: [ "Hello World", { tag: "ul", props: {}, children: [{ tag: "li", props: { id: 1, class: "li-1" }, children: ["第", 1] }] } ] } [代码] 下一步,通过遍历 VD 对象,生成真实的 dom [代码]// 创建 dom 元素 function createElement(vdom) { // 如果 vdom 是字符串或者数字类型,则创建文本节点,比如“Hello World” if (typeof vdom === 'string' || typeof vdom === 'number') { return doc.createTextNode(vdom); } const {tag, props, children} = vdom; // 1. 创建元素 const element = doc.createElement(tag); // 2. 属性赋值 setProps(element, props); // 3. 创建子元素 // appendChild 在执行的时候,会检查当前的 this 是不是 dom 对象,因此要 bind 一下 children.map(createElement) .forEach(element.appendChild.bind(element)); return element; } // 属性赋值 function setProps(element, props) { for (let key in props) { element.setAttribute(key, props[key]); } } [代码] createElement函数执行完后,dom元素就创建完并展示到页面上了(页面比较丑,不要介意…)。 [图片]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 VD 的基本概念,并讲解了如何利用 JSX 编译 HTML 标签,然后生成 VD,进而创建真实 dom 的过程。下一篇文章将会实现一个简单的 VD Diff 算法,找出 2 个 VD 的差异并将更新的元素映射到 dom 中去。 PS: 想看完整代码见这里: 代码(https://gist.github.com/dickenslian/86c4e266ae5f2134373376133bec9e3d) 参考链接: The Inner Workings Of Virtual DOM (https://medium.com/@rajaraodv/the-inner-workings-of-virtual-dom-666ee7ad47cf) preact源码学习系列之一:JSX解析与DOM渲染 (https://github.com/youngwind/blog/issues/103)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