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牙分包写入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蓝牙设备,需求是控制板子上面的电机,这对于从未接触过硬件的小白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然而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蓝人,于是开始了我的研究。 我开始各种搜罗Demo,查看文档及各大论坛。 终于,黄天不负苦心人,我成功的连接上了设备,并且获取到了他的服务及特征值,当然,每台外设可用的服务及特征值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是不可用的,什么 read、write、notify、indicate 要根据自己的操作需求去看哪个特征值支持。每个服务下面都有不同的特征值,每个特征值下面又分出来几个不同的特征值列表,接下来就是根据自己需求筛选了。 支持列表: read:读取低功耗蓝牙设备的特征值的二进制数据值 write:向低功耗蓝牙设备特征值中写入二进制数据 notify || indicate:启用低功耗蓝牙设备特征值变化时的 notify 功能,订阅特征值 这些都选好后该开始向蓝牙设备写入指令,让他动起来了(想想就有些小激动) 不过根据官方提供的方式转换指令并写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我在回调里面打印成功与否的时候,显示成功,但是设备却没人任何反应,于是我又开始找原因(设备通过某个App试过,写入指令后是正常的),又开始了我的搜寻之旅。 之后发现原因是因为我使用的指令转换后超过了20字节,在Api文档中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api/wx.writeBLECharacteristicValue.html 标注了建议每次写入不超过20字节,但是也不是强制性的呀,导致我很懵逼,明明返回的是成功。 [图片] 事到如今,只能接着寻找解决方法了,总不能跟他这么耗着呀。接着我的搜寻之旅吧!(废话那么多,重点该来了) 终于,找到种分包的方式,把超过20字节的指令分批发送(当然,没有超过20字节的话,也不影响使用),这边需要注意一下,不能直接连发,需要有一个延迟,然后~完美写入指令,我的小电机动起来了。 整体的流程如下: 打开蓝牙模块 => 搜索蓝牙 => 获取所有已发现的设备 => 连接蓝牙设备 => 获取蓝牙设备的所有服务 => 获取蓝牙设备服务下的所有特征值 => 向蓝牙设备写入指令 => 完成 =>关闭蓝牙模块 行了,不哔哔了。我结合官方提供的Demo修改了一下,添加了一个分包写入,已经打包成代码片段,可以直接使用。 代码片段中服务和特征值这两个地方我写成了固定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修改下。 [图片] [图片] 核心代码: 延时定时器 格式转换 判断并分包写入 [图片] [图片] 代码片段: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s/oFJc70mI7o8K 如有不对的地方或者更好的解决方案,还望大佬们及时提出,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019-05-05 - JS中的二进制数据处理
前言 在现有的计算机中,二进制常常以字节数组的形式存在于程序当中。例如在C#里面,就用byte[],标准C里面没有byte类型,但可以通过typedef把byte定义为unsigned char的别名,效果是一样的。JS设计之初似乎就没想过要处理二进制,对于字节的概念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模糊。如果要表达字节数组,那么似乎只能用一个普通数组来表示。 然而随着业务需求的逐渐发展,出现了WebGL这样的技术。所谓WebGL,就是指浏览器与显卡之间的通信接口。为了满足JavaScript与显卡之间大量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它们之间的数据通信必须是二进制的,而不能是传统的文本格式。类型化数组(Typed Array)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而类型化数组是建立在ArrayBuffer对象的基础上的。下面介绍一下Arraybuffer。 一、Arraybuffer1.1 基本概念 ArrayBuffer 对象是 ES6 才纳入正式 ECMAScript 规范,是 JavaScript 操作二进制数据的一个接口。ArrayBuffer 对象是以数组的语法处理二进制数据,也称二进制数组。它不能直接读写,只能通过视图(TypedArray视图和DataView视图)来读写。 ❝ArrayBuffer 简单说是一片内存,但是你不能直接用它。这就好比你在 C 里面,malloc 一片内存出来,你也会把它转换成 unsigned_int32 或者 int16 这些你需要的实际类型的数组/指针来用。这就是 JS 里的 TypedArray 的作用,那些 Uint32Array 也好,Int16Array 也好,都是给 ArrayBuffer 提供了一个 “View”,MDN 上的原话叫做 “Multiple views on the same data”,对它们进行下标读写,最终都会反应到它所建立在的 ArrayBuffer 之上。❝1.2 基本操作「语法」 new ArrayBuffer(length) 参数:length 表示要创建的 ArrayBuffer 的大小,单位为字节;返回值:ArrayBuffer 对象;异常:如果 length 大于 Number.MAX_SAFE_INTEGER(>= 2 ** 53)或为负数,则抛出一个 RangeError 异常;「示例」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32); buffer.byteLength; // 32 const v = new Int32Array(buffer); ArrayBuffer.isView(v) // true const buffer2 = buffer.slice(0, 1); 上面代码表示实例对象 buffer 占用 32 个字节。 它有实例属性 byteLength ,表示当前实例占用的内存字节长度。 它拥有一个静态方法isView(),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TypedArray实例或DataView实例。 它拥有实例方法 slice(),用来复制一部分内存,使用方式同数组的slice方法。 除了slice方法,ArrayBuffer对象不提供任何直接读写内存的方法,只允许在其上方建立视图,然后通过视图读写。 二、视图2.1 TypedArray TypedArray一共包含九种类型,每一种都是一个构造函数。(DataView视图不支持Uint8ClampedArray,其他都支持) 名称描述长度(字节)Int8Array8位有符号整数1Uint8Array8位无符号整数1Uint8ClampedArray8位无符号整型固定数组(数值在0~255之间)1Int16Array16位有符号整数2Uint16Array16位无符号整数2Int32Array32位有符号整数4Uint32Array32 位无符号整数4Float32Array32 位 IEEE 浮点数4Float64Array64 位 IEEE 浮点数8 每一种视图都有一个BYTES_PER_ELEMENT常数,表示这种数据类型占据的字节数。 Int8Array.BYTES_PER_ELEMENT // 1 Uint8Array.BYTES_PER_ELEMENT // 1 Int16Array.BYTES_PER_ELEMENT // 2 Uint16Array.BYTES_PER_ELEMENT // 2 In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Uin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Floa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Float64Array.BYTES_PER_ELEMENT // 8 这 9 个构造函数生成的数组,统称为TypedArray视图。它们很像普通数组,都有length属性,普通数组的操作方法和属性,对TypedArray 数组完全适用。 普通数组与 TypedArray 数组的差异主要在以下方面: [图片] TypedArray和Array之间也可以互相转换 const typedArray = new Uint8Array([1, 2, 3, 4]); const normalArray = Array.apply([], typedArray); 「建立TypedArray视图」 // 创建一个8字节的ArrayBuffer const a = new ArrayBuffer(8); // 创建一个指向a的Int32视图,开始于字节0,直到缓冲区的末尾 const a1 = new Int32Array(a); // 创建一个指向a的Uint8视图,开始于字节4,直到缓冲区的末尾 const a2 = new Uint8Array(a, 4); // 创建一个指向a的Int16视图,开始于字节4,长度为2 const a3 = new Int16Array(a, 4, 2); 上面代码在一段长度为 8 个字节的内存(a)之上,生成了三个视图:a1、a2和a3。 视图的构造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必选):视图对应的底层ArrayBuffer对象;第二个参数:视图开始的字节序号,默认从 0 开始;第三个参数:视图包含的数据个数,默认直到本段内存区域结束; 建立了视图以后,就可以进行各种操作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视图其实就是普通数组,语法完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它直接针对内存进行操作,而且每个成员都有确定的数据类型。所以,视图就被叫做“类型化数组”。 「TypedArray视图操作」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8); const int16View = new Int16Array(buffer); for (let i = 0; i < int16View.length; i++) { int16View[i] = i * 2; } console.log(int16View) // [0, 2, 4, 6]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8字节的ArrayBuffer对象,然后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16位整数的视图。由于每个字节占据8位,那么16位就占据了2个字节(1个字节等于8位),所以一共可以写入4个整数,依次为0,2,4,6。 如果在这段数据上接着建立一个8位整数的视图,则可以读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const int8View = new Int8Array(buffer); for (let i = 0; i < int8View.length; i++) { int8View[i] = i; } console.log(int8View) // [0, 0, 2, 0, 4, 0, 6, 0] 首先整个ArrayBuffer对象会被分成8段。然后,由于x86体系的计算机都采用小端字节序(具体概念理解请自主查询),相对重要的字节排在后面的内存地址,相对不重要字节排在前面的内存地址,所以就得到了上面的结果。还可以看到下面这个例子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4); const v1 = new Uint8Array(buffer); v1[0] = 10; v1[1] = 3; v1[2] = 11; v1[3] = 8; console.log(v1) // [10, 3, 11, 8] const uInt16View = new Uint16Array(buffer); // [0xa, 0x3, 0xb, 0x8] console.log(uInt16View) // 计算机采用小端字节序 [0x030a, 0x080b] => [778, 2059] 如果一段数据是大端字节序(大端字节序主要用于数据传输),TypedArray 数组将无法正确解析,因为它只能处理小端字节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Script 引入DataView对象,可以设定字节序。 2.2 DataView DataView 视图是一个可以从二进制 ArrayBuffer 对象中读写多种数值类型的底层接口,使用它时,不用考虑不同平台的字节序问题。 ❝ 字节顺序,又称端序或尾序(英语:Endianness),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指存储器中或在数字通信链路中,组成多字节的字的字节的排列顺序。字节的排列方式有两个通用规则。例如,一个多位的整数,按照存储地址从低到高排序的字节中,如果该整数的最低有效字节(类似于最低有效位)在最高有效字节的前面,则称小端序;反之则称大端序。在网络应用中,字节序是一个必须被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同机器类型可能采用不同标准的字节序,所以均按照网络标准转化。例如假设上述变量 x 类型为int,位于地址 0x100 处,它的值为 0x01234567,地址范围为 0x100~0x103字节,其内部排列顺序依赖于机器的类型。大端法从首位开始将是:0x100: 01, 0x101: 23,..。而小端法将是:0x100: 67, 0x101: 45,..。❝「语法」 new DataView(buffer [, byteOffset [, byteLength]]) 相关的参数说明如下: buffer:ArrayBuffer 对象 或 SharedArrayBuffer 对象;byteOffset(可选):此 DataView 对象的第一个字节在 buffer 中的字节偏移。如果未指定,则默认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异常:此 DataView 对象的字节长度。如果未指定,这个视图的长度将匹配 buffer 的长度;「示例」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16); const view = new DataView(buffer, 0); view.setInt8(1, 68); view.getInt8(1); // 68 如果一次操作(get或者set)两个或两个以上字节,就必须明确数据的存储方式,到底是小端字节序还是大端字节序。DataView的操作方法默认使用大端字节序解读数据,如果需要使用小端字节序解读,必须在操作方法中指定参数为true(get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和set方法的第三个参数)。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24); const dv = new DataView(buffer); // 1个字节,默认大端字节序 const v1 = dv.getUint8(0); // 小端字节序 const v1 = dv.getUint16(1, true); // 大端字节序 const v2 = dv.getUint16(3, false); // 在第5个字节,以小端字节序写入值为11的32位整数 dv.setInt32(4, 11, true); 对于直接处理ArrayBuffer对象的业务场景不是特别多,特别是写页面比较多的同学。笔者深刻认识并运用的场景,主要是在处理比较复杂且数据量比较大的点云数据,前端接收到的点云数据已经是原始采集数据转换过的二进制数据,前端需要对二进制数据进行解析,运用的解析方法就是上述提到的各种方法。下面介绍一下业务场景中比较常见到的一种二进制表示类型——Blob。 三、Blob3.1 基本介绍 Blob 对象比较常用于文件上传、文件读写操作等。在对文件读写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操作File对象,而File继承了所有Blob的属性。所以在我们看来,File对象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Blob对象。 而Blob 对象与 ArrayBuffer 的区别在于,Blob 对象用于操作二进制文件, ArrayBuffer 用于直接操作内存,所以他们有如下图的关系: [图片] 「语法」 const blob = new Blob(array [, options]); 相关的参数说明如下: array:字符串或二进制对象,表示新生成的Blob实例对象的内容;options(可选):比较常用的属性 type,表示数据的 MIME 类型,默认空字符串;「示例」 const array = ['Hello World! ']; const blob = new Blob(array, {type : 'text/html'}); 「属性和方法」 [图片] 由上图可以看到,Blob对象拥有size和type两个属性,以及多种自有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slice、arrayBuffer等;slice方法主要用来拷贝原来的数据,返回的也是一个Blob实例,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做切片上传。arrayBuffer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包含 blob 中的数据,并在 ArrayBuffer 中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呈现。 const blob = new Blob([]); blob.slice(0, 1); blob.arrayBuffer().then(buffer => /* 处理 ArrayBuffer 数据的代码……*/); 3.2 运用场景通过window.URL.createObjectURL方法可以把一个blob转化为一个Blob URL,并且用做文件下载或者图片显示的链接。 Blob URL所实现的下载或者显示等功能,仅仅可以在单个浏览器内部进行。而不能在服务器上进行存储,亦或者说它没有在服务器端存储的意义。 下面是一个Blob的例子,可以看到它很短 blob:d3958f5c-0777-0845-9dcf-2cb28783acaf 和冗长的Base64格式的Data URL相比,Blob URL的长度显然不能够存储足够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它只是类似于一个浏览器内部的“引用“。从这个角度看,Blob URL是一个浏览器自行制定的一个伪协议。 「文件下载」 [图片] 「图片显示」 [图片] 「切片上传」 [图片] 「本地文件读取」 [图片]
2021-05-10 - 公众平台/小程序服务端API的access_token的内部设计
一、背景 对于使用过公众平台的API功能的开发者来说,access_token绝对不会陌生,它就像一个打开家门的钥匙,只要拿着它,就能使用公众平台绝大部分的API功能。因此,对于开发者而言,access_token的使用方式就变得尤其的重要。在日常API接口的运营中,经常遇到各种的疑问:为什么我的access_token突然非法了?为什么刚刚拿到的access_token,用了10min就过期了?对于这些疑问,我们提供出access_token的设计方案,便于开发者对access_token使用方式上的理解。 对于access_token的获取,可以参考公众平台的官方文档:auth.getAccessToken、获取Access token 二、access_token的内部设计 2.1 access_token的时效性 众所周知,access_token是通过appid和appsecret来生成的。内部设计的步骤如下: (1)开发者通过https请求方式: GET 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token?grant_type=client_credential&appid=APPID&secret=APPSECRET,传入appid及apppsecret的参数 (2)公众平台后台会校验appid和哈希(appsecret)是否与存储匹配,若匹配,结合当前时间戳,生成新的access_token。 (3)生成新的access_token的同时,会对老的access_token的过期时间戳更新为当前时间戳。 (4)返回新的access_token给开发者。 这里以图示的方式说明一下,新旧token交替过程: [图片] 从上图需要注意的几点: (1)公众平台存储层只会存储新老两个access_token,意味着假设开发者重复调用3次接口,则会导致最早的access_token立刻失效。 (2)虽然请求新的access_token后,老的access_token过期时间会更新为当前时间,但也不会立刻失效,原理请参考 【2.2 access_token 的逐渐失效性】 (3)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公众平台并不会明文存储appsecret,仅存储appid以及appsecret的哈希值。因此开发者要妥善保管appsecret。当appsecret疑似泄露时,需要及时登录mp.weixin.qq.com重置appsecret。 2.2 access_token 的逐渐失效性 从【access_token的时效性】了解到,当开发者请求获取新的access_token时,老的access_token过期时间会被更新为当前时间,但此时不会立刻失效,因为公众平台会提供【5分钟的新老access_token交替缓冲时间】,因此也称为access_token 的逐渐失效性。 实现的原理是: 1. 由于老的access_token过期时间戳已被刷新,所以在API接口请求期间,带上的access_token解开后,过期时间戳会加上5分钟,然后和当前设备时间进行比对,若超过当前设备时间,判断为失效。 2. 公众平台的设备会保持时钟同步,但设备之间仍然可能会存在1-2分钟的时间差异,所以【5分钟】并非绝对的时间值。当开发者获取到新的access_token后应该尽快切换到新的access_token。 [图片] 从上图需要注意的几点: (1)由于存在设备时间同步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开发者遇到拿着老的access_token请求API接口,部分请求成功,部分请求失败的情况,建议开发者获取到新的access_token后尽快使用。 (2)通过理解两个图示,对开发者来说,access_token是相当关键且不能乱调的接口,建议开发者统一管理access_token,以免造成多次请求导致access_token失效。
2021-05-11 - 小程序不同页面的异步回调,callback和promise的使用讲解
发个扫盲贴,大神请绕道。最近好多同学问我如何再请求数据成功后直接使用数据。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在请求成功后,再调用我们定义的方法,进而使用数据。如下代码 [代码] onLoad() { let that=this wx.cloud.database().collection("users").get({ success(res) { that.setData(res.data) }, fail(res) { } }) }, showData(dataList) { //.........做数据处理 }, [代码] 我们这样写其实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数据请求和使用是在两个不同的页面呢。 比如我们在app.js里请求位置,获取用户信息。然后在首页index.js里要使用这些数据,那么我们这么写就有问题了。下面就来教大家两种方式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通过callback回调。 先看下代码,然后我再具体给大家讲解下原理。 app.js里定义如下方法 [图片] 然后再index.js 里这么使用 [图片] 这时候,其实就可以看到了,我们在首页index.js里调用了app.js里的请求数据的方法,并且可以在index.js里直接使用数据。 原理讲解 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在app.js里的获取数据的方法里定义一个参数。而这个参数和普通参数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参数是个function方法 [图片] 我们上图的callback参数,其实就是下图 function(result){} [图片] 把function方法作为一个参数传递进去的目的,就是为了下面的回调。 [图片] 我们这个callBack参数,可以在请求数据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作为一个方法调用。这样就可以把请求到的数据,回传回去了。 讲的有点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绕晕。这在java开发中,其实就相当于监听者模式。说白了就是在一个页面里监听另外一个页面的动作,如获取数据成功,当监听到数据获取成功这个动作以后,就可以直接把数据回传回来了。 如果觉得这种方法有点绕,不好使用,我们就用下面的这个第二种方式。 二,promise promise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那个层层传递,不用那么绕。 还是先看代码,后面结合代码给大家讲下原理 app.js里定义如下方法 [图片] index.js里这么调用 [图片] 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promise让我们的数据请求和使用看上去是在同一个页面完成。怎么实现的呢 1,在app.js里把数据请求封装到promise里,然后把promise返回到我们的首页index.js里 2,在首页里使用这个promise 实现数据的获取和使用。 在具体些就是下面这几步 promise基础用法 [图片] 1、new 一个Promise对象 2、请求数据的异步代码写在promise的函数中 3、promise接受两个参数,一个resolve(已成功success),一个reject(已失败fail) 4、promise有三种状态pendding(进行中,当new了promise就是pendding的状态)、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当成功的时候调用resolve将状态改为已成功,当失败的时候调用reject将状态改为已失败,一旦状态发生改变之后,状态就凝固了,后面就无法改变状态了,成功会将成功的数据返回,失败会将失败的信息返回。 5、在需要获取数据的地方通过promise.then()的方式获取,这里面接受两个参数,都是匿名函数,第一个是接受成功的函数,第二个是失败时候的函数 [图片] 好了,到这里我们两种不同页面的异步回调就给大家将完了。代码就完整的给大家贴出来吧,方便大家日后使用 app.js [代码]//app.js App({ //第二种,通过promise promiseGetData() {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success, fail) { wx.cloud.database().collection("users").get({ success(res) { success(res) }, fail(res) { fail(res) } }) }) return promise; }, //第一种,通过callback的方式来实现回调 callBackGetData(callBack) { wx.cloud.database().collection("users").get({ success(res) { callBack(res) }, fail(res) { callBack(res) } }) }, }) [代码] index.js [代码]// 异步调用,callback const app = getApp() Page({ clickBtn() { //按钮点击 //callback方式 // app.callBackGetData(function(result) { // console.log("dataList", result) // }) //promise方法 let promise = app.promiseGetData() promise.then((res) => { //获取成功的结果,res中存着获取成功时的数据 console.log("成功", res) }, (error) => { // 获取数据失败时 console.log("失败", error) }) }, }) [代码]
2019-11-14 - 小程序登录、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说明
公告更新时间:2021年04月15日考虑到近期开发者对小程序登录、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的相关反馈,为优化开发者调整接口的体验,回收wx.getUserInfo接口可获取用户授权的个人信息能力的截止时间由2021年4月13日调整至2021年4月28日24时。为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平台将进行以下调整: 2021年2月23日起,若小程序已在微信开放平台进行绑定,则通过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可直接换取unionID2021年4月28日24时后发布的小程序新版本,无法通过wx.getUserInfo与<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头像、昵称、性别与地区),将直接获取匿名数据(包括userInfo与encryptedData中的用户个人信息),获取加密后的openID与unionID数据的能力不做调整。此前发布的小程序版本不受影响,但如果要进行版本更新则需要进行适配。新增getUserProfile接口(基础库2.10.4版本开始支持),可获取用户头像、昵称、性别及地区信息,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均需用户确认。具体接口文档:《getUserProfile接口文档》由于getUserProfile接口从2.10.4版本基础库开始支持(覆盖微信7.0.9以上版本),考虑到开发者在低版本中有获取用户头像昵称的诉求,对于未支持getUserProfile的情况下,开发者可继续使用getUserInfo能力。开发者可参考getUserProfile接口文档中的示例代码进行适配。请使用了wx.getUserInfo接口或<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的开发者尽快适配。开发者工具1.05.2103022版本开始支持getUserProfile接口调试,开发者可下载该版本进行改造。 小游戏不受本次调整影响。 一、调整背景很多开发者在打开小程序时就通过组件方式唤起getUserInfo弹窗,如果用户点击拒绝,无法使用小程序,这种做法打断了用户正常使用小程序的流程,同时也不利于小程序获取新用户。 二、调整说明通过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可直接换取unionID 若小程序已在微信开放平台进行绑定,原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若需换取unionID需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开发者帐号下存在同主体的公众号,并且该用户已经关注了该公众号如果开发者帐号下存在同主体的公众号或移动应用,并且该用户已经授权登录过该公众号或移动应用2月23日后,开发者调用wx.login获取的登录凭证可以直接换取unionID,无需满足以上条件。 回收wx.getUserInfo接口可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能力 4月28日24时后发布的新版本小程序,开发者调用wx.getUserInfo或<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将不再弹出弹窗,直接返回匿名的用户个人信息,获取加密后的openID、unionID数据的能力不做调整。 具体变化如下表: [图片] 即wx.getUserInfo接口的返回参数不变,但开发者获取的userInfo为匿名信息。 [图片] 此外,针对scope.userInfo将做如下调整: 若开发者调用wx.authorize接口请求scope.userInfo授权,用户侧不会触发授权弹框,直接返回授权成功若开发者调用wx.getSetting接口请求用户的授权状态,会直接读取到scope.userInfo为true新增getUserProfile接口 若开发者需要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头像、昵称、性别与地区),可以通过wx.getUserProfile接口进行获取,该接口从基础库2.10.4版本开始支持,该接口只返回用户个人信息,不包含用户身份标识符。该接口中desc属性(声明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后的用途)后续会展示在弹窗中,请开发者谨慎填写。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均需用户确认,请开发者妥善保管用户快速填写的头像昵称,避免重复弹窗。 插件用户信息功能页 插件申请获取用户头像昵称与用户身份标识符仍保留功能页的形式,不作调整。用户在用户信息功能页中授权之后,插件就可以直接调用 wx.login 和 wx.getUserInfo 。 三、最佳实践调整后,开发者如需获取用户身份标识符只需要调用wx.login接口即可。 开发者若需要在界面中展示用户的头像昵称信息,可以通过<open-data>组件进行渲染,该组件无需用户确认,可以在界面中直接展示。 在部分场景(如社交类小程序)中,开发者需要在获取用户的头像昵称信息,可调用wx.getUserProfile接口,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均需用户确认,请开发者妥善处理调用接口的时机,避免过度弹出弹窗骚扰用户。 微信团队 2021年4月15日
2021-04-15 - 优雅解决:关于app.js的onLaunch 与 页面的onLoad 的异步问题
// 常见的场景:打开小程序时要先获取用户数据,再调其他接口 // 步骤: // 1、获取openid // 2、根据openid获取用户数据 // 3、获取到用户数据后 再 调取其他接口 啥也别说,直接看代码吧: 实际开发会把很多步骤合并,我这展示就每一步详细说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割线--------------------- 以上为app.js页面------------ 页面index.js(打开小程序页面栈的第一个页面) [图片] 总结:原理就是跨页面调用而已。该方法也可以使用在扫码进入的场景。只需在目标页面加上接收数据的函数init即可。
2020-12-16 - 虚拟业务指南请收好。
在小程序生态中,基于苹果运营规范,小程序内暂不支持iOS端虚拟支付业务。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虚拟支付业务指南,希望大家在做虚拟业务时有所帮助: [视频] 那么,到底什么是虚拟支付业务呢? 虚拟支付业务是指购买非实物商品。比如:VIP会员、充值、录制课程、录制音频视频等虚拟产品。目前iOS端暂不支持虚拟支付业务。 我们常见iOS虚拟支付的不合规示例有哪些呢? 示例一 :小程序内存在付费购买虚拟内容或道具。商品多体现为提前编辑好的、录制好的虚拟商品。如录制视频课程、游戏道具。 整改建议 :建议去除小程序内所有付费购买虚拟服务,并根据提示修改相关内容及文案,文案可参照“由于相关规范,iOS功能暂不可用”。 [图片] 示例二 :付费解锁优质服务。多体现为提供虚拟商品的小程序可通过支付购买、开通虚拟会员等形式,体验小程序付费服务。比如:支付阅读章节小说、同城生活服务平台付费发帖/付费置顶等。 整改建议 :建议可以关闭iOS端虚拟支付通道,并将【马上充值】更改为【由于相关规范,iOS功能暂不可用】,并不再提供iOS端会员服务。 [图片] 示例三 :关闭iOS端虚拟支付功能后,虚拟商品页面仍然保留货架价格标签展示、购买/付费/订阅等功能或按钮。 整改建议 :建议去除小程序中的虚拟商品的价格展示,并更改为【免费】;并将【订阅 ¥128】更改为【由于相关规范,iOS功能暂不可用】,并不再提供iOS端虚拟商品购买服务。 [图片] 示例四 :关闭iOS端虚拟支付功能后,提供引导用户前往其他支付的路径/文案,完成虚拟支付闭环。 整 改建议 :建议去除iOS端小程序内引导用户前往其他支付路径/文案,并不再提供iOS端虚拟商品购买服务。 [图片] 示例五 :小程序含需要付费的虚拟商品,并设置限时免费的服务,限时免费结束后需付费才能继续提供服务。 整改建议 :建议将iOS端小程序中所有虚拟付费内容更改为免费,并不再提供iOS端虚拟商品购买服务。 [图片] 示例六 :关闭iOS端虚拟支付功能后,小程序中虚拟产品页面不可以含有付费性质的关键字(如:购买、已购、付费、支付等),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按钮、功能页面、支付提示及任何商品介绍等。 整改建议 :建议将小程序iOS端虚拟产品页面中的文案/按钮/功能tab含有限制的关键字更改为【免费】或删除。并不再提供iOS端虚拟商品购买服务。 [图片] 如小程序内存在以上不合规的虚拟支付内容,请开发者重视并及时整改。对于首次违规的小程序,平台将下发站内信整改通知,并给予三天整改时间,请开发者按照提示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平台将会对到期未完成整改的小程序进行搜索策略调整,并在小程序功能使用上进行一定的限制,直到小程序完成内容整改。
2020-04-23 - 微信登录能力介绍
为了便于用户便捷使用App、网站、移动端网页、小程序的服务,微信提供不同的技术方案,便于开发者在不同终端平台的服务中接入微信登录。 通过这个教程,开发者可以了解平台提供的针对各终端平台的微信登录能力,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合理选择接入方式。 以下为几类型微信登录的功能说明: 类型授权域/接口 用户侧使用流程 接入流程 App 接入微信SDK,并调用snsapi_userinfo (1)在App内选择使用微信登录 (2)拉起微信客户端,打开用户授权页,完成登录授权(1)注册微信开放平台(open.weixin.qq.com)帐号,并完成开发者资质认证 (2)申请【App移动应用】并审核通过后可以使用,查看开发文档网站应用 snsapi_login (1)用户使用微信“扫一扫”,在PC端扫码 (2)客户端打开授权页,完成登录授权 (1)注册微信开放平台(open.weixin.qq.com)帐号,并完成开发者资质认证 (2)申请【网站应用】并审核通过后可以使用,查看开发文档 微信客户端内H5使用公众号的登录能力: snsapi_base snsapi_userinfosnsapi_base:静默授权 snsapi_userinfo: (1)用户在H5内点击登录,唤起授权弹窗 (2)用户侧完成登录授权(1)注册微信公众号,选择“服务号”类型,并完成微信认证 (2)在公众号管理后台设置回调域名 (3)接入微信登录能力,查看开发文档 小程序wx.login wx.getUserInfowx.login:静默授权,开发者可获取openid wx.getUserInfo: (1)用户在小程序内点击组件,唤起登录窗口(2)用户侧完成登录授权 (1)注册小程序 (2)接入微信登录功能,查看开发文档,查看登录流程设计指引 开发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接入微信登录,应该注册符合要求的帐号并使用对应的登录能力。 【常见问题】 Q1: 在调用微信登录时,出现了“此帐号并没有这些scope的权限,错误码:10005”,是什么原因? A:对于场景与帐号属性、能力项不对应时(如在移动端网页中使用网站应用的AppID调用登录能力),将会出现以下的错误提示:此帐号并没有这些scope的权限,错误码:10005 [图片] Q2:我的服务同时有App、官网、公众号、小程序,那我怎么打通用户数据? A:对于多平台的服务,若开发者希望能识别用户身份,例如:希望用户在小程序内也能查看到在App内购买的商品订单,则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UnionID机制来实现用户身份识别。
2019-03-06 - 针对新手很容易出现理解误区的微信小程序订阅消息模块
1. 写在前面 微信小程序下架了模板消息功能,取而代之的是订阅消息功能。这个订阅消息目前又分为「一次性订阅」和「永久订阅」。使用订阅消息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对新手订阅消息很容易让新开发者进入一个理解的误区,这里觉得有必要说出来 2. 理解误区 很多新手认为,只要用户勾选了小程序端订阅消息弹出时底部的「总是保持以上选择…」后,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不限次数的推送订阅消息给用户了。如下图: [图片] 3. 正确理解 如果你使用的「一次性订阅」模板(目前发现绝大多数开发者都是只能用一次性的,因为永久性的订阅消息申请门槛太高),那么勾选底部的「总是…」这个并不代表以后可以直接推送了。官方原话wx.requestSubscribeMessage的介绍里是这样写的: 3.1 官方说明 wx.requestSubscribeMessage(Object object) 基础库 2.8.2 开始支持,低版本需做兼容处理。 调起客户端小程序订阅消息界面,返回用户订阅消息的操作结果。当用户勾选了订阅面板中的“总是保持以上选择,不再询问”时,模板消息会被添加到用户的小程序设置页,通过 wx.getSetting 接口可获取用户对相关模板消息的订阅状态。 注意事项 一次性模板 id 和永久模板 id 不可同时使用。 低版本基础库2.4.4~2.8.3 已支持订阅消息接口调用,仅支持传入一个一次性 tmplId / 永久 tmplId。 2.8.2 版本开始,用户发生点击行为或者发起支付回调后,才可以调起订阅消息界面。 2.10.0 版本开始,开发版和体验版小程序将禁止使用模板消息 fomrId。 3.2 重点关注 这里重点关注第7条:「用户发生点击行为或者发起支付回调后,才可以调起订阅消息界面。」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在用户主动点击某个组件是触发调用wx.requestSubscribeMessage方法再次订阅,订阅后,你才可以「为所欲为」推送一次模板消息,注意只能一次。下次再想推送时,需要用户再次点击触发wx.requestSubscribeMessage。 4. 破局方案 目前订阅消息功能,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针对这个情况的替代方案有以下 4.1 永久性订阅消息 如果能达到申请「永久性订阅」消息的模板的门槛,那自然是极好的,直接用永久性模板「为所欲为」。 4.2 使用服务号的模板消息替代 比较常用的是使用公众号服务号的模板消息代替小程序的订阅消息功能,公众号的模板消息功能限制就比订阅号好多了,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的推送。但是这个方案有个致命的运营成本:必须要用户关注公众号,还有小程序要跟公众号同一主体并绑定在开放平台下。同时开发成本有所增加,要采用unionId机制来打通小程序跟公众号的openId。这个具体的实现方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讨论下。笔者目前就是用这种方案的。 5. 几个注意点 5.1 官方提示 订阅消息如果选择选择‘总是保持以上选择,"不再询问"后的设置问题: 目前是选择‘总是保持以上选择,"不再询问"后,可以在设置中开启或拒绝接收,但不会再次拉起授权弹窗 6. 长期性订阅消息 请参考官方最新文档: 小程序模板消息能力调整通知 | 微信开放社区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doc/00008a8a7d8310b6bf4975b635a401 长期性订阅消息 一次性订阅消息可满足小程序的大部分服务场景需求,但线下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一次性订阅无法满足的场景,如航班延误,需根据航班实时动态来多次发送消息提醒。为便于服务,我们提供了长期性订阅消息,用户订阅一次后,开发者可长期下发多条消息。 目前长期性订阅消息仅向政务民生、医疗、交通、金融、教育等线下公共服务开放,后期将逐步支持到其他线下公共服务业务。 7.题外话 鉴于被戴上各种「刷赞,冲级,让社区点赞“通货膨胀”」等等一些恶毒字眼(最近多了个职业回复的「雅称」),各种帽子戴得,做一个开发爱好者积极分享和解决各种问题太难了,姑且不论咱写一篇文章需要截图多少,单单排版就得废掉俺多少时间哈,很受伤,所以本人决定在微信开放者社区封笔。你看到是俺最后一篇发表在微信开放社区的文章。如果你想继续查看俺的一些文章可以私聊我。我会在其他平台保持继续创作。bye-bye~ 8. 最最重要的来了 看完后觉得有用记得点赞~~ ↓点赞处↓
2020-09-04 - 【开箱即用】分享几个好看的波浪动画css效果!
以下代码不一定都是本人原创,很多都是借鉴参考的(模仿是第一生产力嘛),有些已忘记出处了。以下分享给大家,供学习参考!欢迎收藏补充,说不定哪天你就用上了! 一、第一种效果 [图片] [代码]//index.wxml <view class="zr"> <view class='user_box'> <view class='userInfo'> <open-data type="userAvatarUrl"></open-data> </view> <view class='userInfo_name'> <open-data type="userNickName"></open-data> , 欢迎您 </view> </view> <view class="water"> <view class="water-c"> <view class="water-1"> </view> <view class="water-2"> </view> </view> </view> </view> //index.wxss .zr { color: white; background: #4cb4e7; /*#0396FF*/ width: 100%; height: 100px; position: relative; } .water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bottom: -10px; height: 30px; width: 100%; z-index: 1; } .water-c { position: relative; } .water-1 { background: url("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iMS4wIiBlbmNvZGluZz0iVVRGLTgiIHN0YW5kYWxvbmU9Im5vIj8+Cjxzdmcgd2lkdGg9IjYwMHB4IiBoZWlnaHQ9IjYwcHgiIHZpZXdCb3g9IjAgMCA2MDAgNjAiIHZlcnNpb249IjEuMSIgeG1sbnM9Im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IiB4bWxuczp4bGluaz0iaHR0cDovL3d3dy53My5vcmcvMTk5OS94bGluayIgeG1sbnM6c2tldGNoPSJodHRwOi8vd3d3LmJvaGVtaWFuY29kaW5nLmNvbS9za2V0Y2gvbnMiPgogICAgPCEtLSBHZW5lcmF0b3I6IFNrZXRjaCAzLjQgKDE1NTc1KSAtIGh0dHA6Ly93d3cuYm9oZW1pYW5jb2RpbmcuY29tL3NrZXRjaCAtLT4KICAgIDx0aXRsZT53YXRlci0xPC90aXRsZT4KICAgIDxkZXNjPkNyZWF0ZWQgd2l0aCBTa2V0Y2guPC9kZXNjPgogICAgPGRlZnM+PC9kZWZzPgogICAgPGcgaWQ9IuaIkSIgc3Ryb2tlPSJub25lIiBzdHJva2Utd2lkdGg9IjEiIGZpbGw9Im5vbmUiIGZpbGwtcnVsZT0iZXZlbm9kZCIgc2tldGNoOnR5cGU9Ik1TUGFnZSI+CiAgICAgICAgPGcgaWQ9Ii0iIHNrZXRjaDp0eXBlPSJNU0FydGJvYXJkR3JvdXAiIHRyYW5zZm9ybT0idHJhbnNsYXRlKC0xMjEuMDAwMDAwLCAtMTMzLjAwMDAwMCkiIGZpbGwtb3BhY2l0eT0iMC4zIiBmaWxsPSIjRkZGRkZGIj4KICAgICAgICAgICAgPGcgaWQ9IndhdGVyLTEiIHNrZXRjaDp0eXBlPSJNU0xheWVyR3JvdXAiIHRyYW5zZm9ybT0idHJhbnNsYXRlKDEyMS4wMDAwMDAsIDEzMy4wMDAwMDApIj4KICAgICAgICAgICAgICAgIDxwYXRoIGQ9Ik0wLDcuNjk4NTczOTUgTDQuNjcwNzE5NjJlLTE1LDYwIEw2MDAsNjAgTDYwMCw3LjM1MjMwNDYxIEM2MDAsNy4zNTIzMDQ2MSA0MzIuNzIxMDUyLDI0LjEwNjUxMzggMjkwLjQ4NDA0LDcuMzU2NzQxODcgQzE0OC4yNDcwMjcsLTkuMzkzMDMwMDggMCw3LjY5ODU3Mzk1IDAsNy42OTg1NzM5NSBaIiBpZD0iUGF0aC0xIiBza2V0Y2g6dHlwZT0iTVNTaGFwZUdyb3VwIj48L3BhdGg+CiAgICAgICAgICAgIDwvZz4KICAgICAgICA8L2c+CiAgICA8L2c+Cjwvc3ZnPg==") repeat-x; background-size: 600px; -webkit-animation: wave-animation-1 3.5s infinite linear; animation: wave-animation-1 3.5s infinite linear; } .water-2 { top: 5px; background: url("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iMS4wIiBlbmNvZGluZz0iVVRGLTgiIHN0YW5kYWxvbmU9Im5vIj8+Cjxzdmcgd2lkdGg9IjYwMHB4IiBoZWlnaHQ9IjYwcHgiIHZpZXdCb3g9IjAgMCA2MDAgNjAiIHZlcnNpb249IjEuMSIgeG1sbnM9Im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IiB4bWxuczp4bGluaz0iaHR0cDovL3d3dy53My5vcmcvMTk5OS94bGluayIgeG1sbnM6c2tldGNoPSJodHRwOi8vd3d3LmJvaGVtaWFuY29kaW5nLmNvbS9za2V0Y2gvbnMiPgogICAgPCEtLSBHZW5lcmF0b3I6IFNrZXRjaCAzLjQgKDE1NTc1KSAtIGh0dHA6Ly93d3cuYm9oZW1pYW5jb2RpbmcuY29tL3NrZXRjaCAtLT4KICAgIDx0aXRsZT53YXRlci0yPC90aXRsZT4KICAgIDxkZXNjPkNyZWF0ZWQgd2l0aCBTa2V0Y2guPC9kZXNjPgogICAgPGRlZnM+PC9kZWZzPgogICAgPGcgaWQ9IuaIkSIgc3Ryb2tlPSJub25lIiBzdHJva2Utd2lkdGg9IjEiIGZpbGw9Im5vbmUiIGZpbGwtcnVsZT0iZXZlbm9kZCIgc2tldGNoOnR5cGU9Ik1TUGFnZSI+CiAgICAgICAgPGcgaWQ9Ii0iIHNrZXRjaDp0eXBlPSJNU0FydGJvYXJkR3JvdXAiIHRyYW5zZm9ybT0idHJhbnNsYXRlKC0xMjEuMDAwMDAwLCAtMjQ2LjAwMDAwMCkiIGZpbGw9IiNGRkZGRkYiPgogICAgICAgICAgICA8ZyBpZD0id2F0ZXItMiIgc2tldGNoOnR5cGU9Ik1TTGF5ZXJHcm91cCIgdHJhbnNmb3JtPSJ0cmFuc2xhdGUoMTIxLjAwMDAwMCwgMjQ2LjAwMDAwMCkiPgogICAgICAgICAgICAgICAgPHBhdGggZD0iTTAsNy42OTg1NzM5NSBMNC42NzA3MTk2MmUtMTUsNjAgTDYwMCw2MCBMNjAwLDcuMzUyMzA0NjEgQzYwMCw3LjM1MjMwNDYxIDQzMi43MjEwNTIsMjQuMTA2NTEzOCAyOTAuNDg0MDQsNy4zNTY3NDE4NyBDMTQ4LjI0NzAyNywtOS4zOTMwMzAwOCAwLDcuNjk4NTczOTUgMCw3LjY5ODU3Mzk1IFoiIGlkPSJQYXRoLTIiIHNrZXRjaDp0eXBlPSJNU1NoYXBlR3JvdXAiIHRyYW5zZm9ybT0idHJhbnNsYXRlKDMwMC4wMDAwMDAsIDMwLjAwMDAwMCkgc2NhbGUoLTEsIDEpIHRyYW5zbGF0ZSgtMzAwLjAwMDAwMCwgLTMwLjAwMDAwMCkgIj48L3BhdGg+CiAgICAgICAgICAgIDwvZz4KICAgICAgICA8L2c+CiAgICA8L2c+Cjwvc3ZnPg==") repeat-x; background-size: 600px; -webkit-animation: wave-animation-2 6s infinite linear; animation: wave-animation-2 6s infinite linear; } .water-1, .water-2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 height: 60px; } .back-white { background: #fff; } @keyframes wave-animation-1 { 0% { background-position: 0 top; } 100% { background-position: 600px top; } } @keyframes wave-animation-2 { 0% { background-position: 0 top; } 100% { background-position: 600px top; } } .user_box { display: flex; z-index: 10000 !important; opacity: 0; /* 透明度*/ animation: love 1.5s ease-in-out; animation-fill-mode: forwards; } .userInfo_name { flex: 1;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margin-left: 5%; margin-top: 5%; font-size: 42rpx; } .userInfo { flex: 1; width: 100%; border-radius: 50%; overflow: hidden; max-height: 50px; max-width: 50px; margin-left: 5%; margin-top: 5%; border: 2px solid #fff; } [代码] 二、第二种效果 [图片] [代码]//index.wxml <view class="waveWrapper waveAnimation"> <view class="waveWrapperInner bgTop"> <view class="wave waveTop"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s://s2.ax1x.com/2019/09/26/um8g7n.png')"></view> </view> <view class="waveWrapperInner bgMiddle"> <view class="wave waveMiddle"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s://s2.ax1x.com/2019/09/26/umGZ38.png')"></view> </view> <view class="waveWrapperInner bgBottom"> <view class="wave waveBottom"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s://s2.ax1x.com/2019/09/26/umGuuQ.png')"></view> </view> </view> //index.wxss .waveWrapper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right: 0; height: 300px; top: 0; margin: auto; } .waveWrapperInn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height: 100%; bottom: -1px;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to top, #86377b 20%, #27273c 80%); } .bgTop { z-index: 15; opacity: 0.5; } .bgMiddle { z-index: 10; opacity: 0.75; } .bgBottom { z-index: 5; } .wave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width: 500%; height: 100%;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0 bottom; transform-origin: center bottom; } .waveTop { background-size: 50% 100px; } .waveAnimation .waveTop { animation: move-wave 3s; -webkit-animation: move-wave 3s; -webkit-animation-delay: 1s; animation-delay: 1s; } .waveMiddle { background-size: 50% 120px; } .waveAnimation .waveMiddle { animation: move_wave 10s linear infinite; } .waveBottom { background-size: 50% 100px; } .waveAnimation .waveBottom { animation: move_wave 15s linear infinite; } @keyframes move_wave { 0% { transform: translateX(0) translateZ(0) scaleY(1) } 50% { transform: translateX(-25%) translateZ(0) scaleY(0.55) } 100% { 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Z(0) scaleY(1) } } [代码] 三、第三种效果 [图片] [代码]//index.wxml <view class="container"> <image class="title" src="https://ftp.bmp.ovh/imgs/2019/09/74bada9c4143786a.png"></image> <view class="content"> <view class="hd" style="transform:rotateZ({{angle}}deg);"> <image class="logo" src="https://ftp.bmp.ovh/imgs/2019/09/d31b8fcf19ee48dc.png"></image> <image class="wave" src="wave.png" mode="aspectFill"></image> <image class="wave wave-bg" src="wave.png" mode="aspectFill"></image> </view> <view class="bd" style="height: 100rpx;"> </view> </view> </view> //index.wxss image{ max-width:none; } .container { background: #7acfa6; align-items: stretch; padding: 0; height: 100%; overflow: hidden; } .content{ flex: 1;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stretch; justify-content: center; width: 100%; height: 100%; padding-bottom: 450rpx; background: -webkit-gradient(linear, left top, left bottom, from(rgba(244,244,244,0)), color-stop(0.1, #f4f4f4), to(#f4f4f4)); opacity: 0; transform: translate3d(0,100%,0); animation: rise 3s cubic-bezier(0.19, 1, 0.22, 1) .25s forwards; } @keyframes rise{ 0% {opacity: 0;transform: translate3d(0,100%,0);} 50% {opacity: 1;} 100% {opacity: 1;transform: translate3d(0,450rpx,0);} } .title{ position: absolute; top: 30rpx; left: 50%; width: 600rpx; height: 200rpx; margin-left: -300rpx; opacity: 0; animation: show 2.5s cubic-bezier(0.19, 1, 0.22, 1) .5s forwards; } @keyframes show{ 0% {opacity: 0;} 100% {opacity: .95;} } .h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50%; width: 1000rpx; margin-left: -500rpx; height: 200rpx; transition: all .35s ease; } .logo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2; left: 50%; bottom: 200rpx; width: 160rpx; height: 160rpx; margin-left: -80rpx; border-radius: 160rpx; animation: sway 10s ease-in-out infinite; opacity: .95; } @keyframes sway{ 0% {transform: translate3d(0,20rpx,0) rotate(-15deg); } 17% {transform: translate3d(0,0rpx,0) rotate(25deg); } 34% {transform: translate3d(0,-20rpx,0) rotate(-20deg); } 50% {transform: translate3d(0,-10rpx,0) rotate(15deg); } 67% {transform: translate3d(0,10rpx,0) rotate(-25deg); } 84% {transform: translate3d(0,15rpx,0) rotate(15deg); } 100% {transform: translate3d(0,20rpx,0) rotate(-15deg); } } .wave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3; right: 0; bottom: 0; opacity: 0.725; height: 260rpx; width: 2250rpx; animation: wave 10s linear infinite; } .wave-bg { z-index: 1; animation: wave-bg 10.25s linear infinite; } @keyframes wave{ from {transform: translate3d(125rpx,0,0);} to {transform: translate3d(1125rpx,0,0);} } @keyframes wave-bg{ from {transform: translate3d(375rpx,0,0);} to {transform: translate3d(1375rpx,0,0);} } .bd { position: relative; flex: 1;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stretch; animation: bd-rise 2s cubic-bezier(0.23,1,0.32,1) .75s forwards; opacity: 0; } @keyframes bd-rise{ from {opacity: 0; transform: translate3d(0,60rpx,0); } to {opacity: 1; 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 } [代码] wave.png(可下载到本地) [图片]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js的代码,即可实现根据手机倾向,水波晃动的效果 wx.onAccelerometerChange(function callback) 监听加速度数据事件。 [图片] [代码]//index.js Page({ onReady: function () { var _this = this; wx.onAccelerometerChange(function (res) { var angle = -(res.x * 30).toFixed(1); if (angle > 14) { angle = 14; } else if (angle < -14) { angle = -14; } if (_this.data.angle !== angle) { _this.setData({ angle: angle }); } }); }, }); [代码] 四、第四种效果 [图片] [代码]//index.wxml <view class='page__bd'> <view class="bg-img padding-tb-xl"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wx4.sinaimg.cn/mw690/006UdlVNgy1g2v2t1ih8jj31hc0p0qej.jpg');background-size:cover;"> <view class="cu-bar"> <view class="content text-bold text-white"> 悦拍屋 </view> </view> </view> <view class="shadow-blur"> <image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eilanwl/ColorUI/master/demo/images/wave.gif" mode="scaleToFill" class="gif-black response" style="height:100rpx;margin-top:-100rpx;"></image> </view> </view> //index.wxss @import "colorui.wxss"; .gif-black { display: block; border: none; mix-blend-mode: screen; } [代码] 本效果需要引入ColorUI组件库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