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vice.waperp.com 被拦截,现在没有办法打开,请尽快处理?
service.waperp.com 被拦截,现在没有办法打开,请尽快处理
2021-07-29 - 小程序自定义page的滚动条样式?
小程序自定义page的滚动条样式? 希望小程序能够自定义滚动条样式。
2019-12-27 - 如何用小程序实现类原生APP下一条无限刷体验
1.背景 如今信息流业务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争先抢占的一个大面包,为了提高用户的后续消费,产品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在微视中,用户可以无限上拉出下一条视频;在知乎中,也可以无限上拉出下一条回答。这样的操作方式用户体验更好,后续消费也更多。最近几年的时间,微信小程序已经从一颗小小的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态,小程序也拥有了一个很大的流量入口。 2.demo体验 那如何才能在小程序中实现类原生APP效果的下一条无限刷体验?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下一条无限刷效果的实现原理,以及细节和体验优化,并将相关代码抽象成一个微信小程序代码片段,有需要的同学可查看demo源码。 线上效果请用微信扫码体验: [图片] 小程序demo体验请点击: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s/vIfPUomP7f9a 3.实现原理 出于性能和兼容性考虑,我们尽量采用小程序官方提供的原生组件来实现下一条无限刷效果。我们发现,可以将无限上拉下一篇的文章看作一个竖向滚动的轮播图,又由于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长度高于一屏幕高度,所以需要实现文章内部可滚动,以及文章之间可以上拉和下拉切换的功能。 在多次尝试后,我们最终采用了在[代码]<swiper>[代码]组件内部嵌套一个[代码]<scroll-view>[代码]组件的方式实现,利用[代码]<swiper>[代码]组件来实现文章之间上拉和下拉切换的功能,利用[代码]<scroll-view>[代码]来实现一篇文章内部可上下滚动的功能。 所以页面的dom结构如下所示: [代码]<swiper class='scroll-swiper' circular="{{false}}" vertical="{{true}}" bindchange="bindChange" skip-hidden-item-layout="{{true}}" duration="{{500}}" easing-function="easeInCubic" > <block wx:for="{{articleData}}"> <swiper-item> <scroll-view scroll-top="0" scroll-with-animation="{{false}}" scroll-y > content </scroll-view> </swiper-item> </block> </swiper> [代码] 4.性能优化 我们知道view部分是运行在webview上的,所以前端领域的大多数优化方式都有用。例如减少代码包体积,使用分包,渲染性能优化等。下面主要讲一下渲染性能优化。 4.1 dom优化 由于页面需要无限上拉刷新,所以要在[代码]<swiper>[代码]组件中不断的增加[代码]<swiper-item>[代码],这样必然会导致页面的dom节点成倍数的增加,最后非常卡顿。 为了优化页面的dom节点,我们利用[代码]<swiper>[代码]的[代码]current[代码]和[代码]<swiper-item>[代码]的[代码]index[代码]来做优化,控制是否渲染dom节点。首先,仅当[代码]index <= current + 1[代码]时渲染[代码]<swiper-item>[代码],也就是页面中最多预先加载出下一条,而不是将接口返回的所有后续数据都渲染出来;其次,对于用户已经消费过的之前的[代码]<swiper-item>[代码],不能直接销毁dom节点,否则会导致[代码]<swiper>[代码]的[代码]current[代码]值出现错乱,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是否渲染[代码]<swiper-item>[代码]内部的子节点,我们设置了仅当[代码]current <= index + 1 && index -1 <= current[代码]时才会渲染[代码]<swiper-item>[代码]中的内容,也就是仅渲染当先文章,及上一篇和下一篇的文章内容,其他文章的dom节点都被销毁了。 这样,无论用户上拉刷新了多少次,页面中最多只会渲染3篇文章的内容,避免了因为上拉次数太多导致的页面卡顿。 4.2 分页时setData的优化 setData工作原理 [图片] 小程序的视图层目前使用[代码]WebView[代码]作为渲染载体,而逻辑层是由独立的 [代码]JavascriptCore[代码] 作为运行环境。在架构上,[代码]WebView[代码] 和 [代码]JavascriptCore[代码] 都是独立的模块,并不具备数据直接共享的通道。当前,视图层和逻辑层的数据传输,实际上通过两边提供的 [代码]evaluateJavascript[代码] 所实现。即用户传输的数据,需要将其转换为字符串形式传递,同时把转换后的数据内容拼接成一份 [代码]JS[代码] 脚本,再通过执行 [代码]JS[代码] 脚本的形式传递到两边独立环境。 而 [代码]evaluateJavascript[代码] 的执行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数据到达视图层并不是实时的。 每次 [代码]setData[代码] 的调用都是一次进程间通信过程,通信开销与 setData 的数据量正相关。 [代码]setData[代码] 会引发视图层页面内容的更新,这一耗时操作一定时间中会阻塞用户交互。 [代码]setData[代码] 是小程序开发中使用最频繁的接口,也是最容易引发性能问题的接口。 避免不当使用setData [代码]data[代码] 应仅包括与页面渲染相关的数据,其他数据可绑定在this上。使用 [代码]data[代码] 在方法间共享数据,会增加 setData 传输的数据量,。 使用 [代码]setData[代码] 传输大量数据,通讯耗时与数据正相关,页面更新延迟可能造成页面更新开销增加。仅传输页面中发生变化的数据,使用 [代码]setData[代码] 的特殊 [代码]key[代码] 实现局部更新。 避免不必要的 [代码]setData[代码],避免短时间内频繁调用 [代码]setData[代码],对连续的setData调用进行合并。不然会导致操作卡顿,交互延迟,阻塞通信,页面渲染延迟。 避免在后台页面进行 [代码]setData[代码],这样会抢占前台页面的渲染资源。可将页面切入后台后的[代码]setData[代码]调用延迟到页面重新展示时执行。 优化示例 无限上拉刷新的数据会采用分页接口的形式,分多次请求回来。在使用分页接口拉取到下一刷的数据后,我们需要调用[代码]setData[代码]将数据写进[代码]data[代码]的[代码]articleData[代码]中,这个[代码]articleData[代码]是一个数组,里面存放着所有的文章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如果直接[代码]setData[代码]会增加通讯耗时和页面更新开销,导致操作卡顿,交互延迟。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将[代码]articleData[代码]改进为一个二维数组,每一次[代码]setData[代码]通过分页的 [代码]cachedCount[代码]标识来实现局部更新,具体代码如下: [代码]this.setData({ [`articleData[${cachedCount}]`]: [...data], cachedCount: cachedCount + 1, }) [代码] [代码]articleData[代码]的结构如下: [图片] 4.3 体验优化 解决了操作卡顿,交互延迟等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动画和交互的体验进行优化,以达到类原生APP效果的体验。 在文章间上拉切换时,我们使用了[代码]<swiper>[代码]组件自带的动画效果,并通过设置[代码]duration[代码]和[代码]easing-function[代码]来优化滚动细节和动画。 当用户阅读文章到底部时,会提示下一篇文章的标题等信息,而在页面上拉时,由于下一篇文章的内容已经加载出来了,这样在滑动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重复的标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通过一个占满屏幕宽高的空白[代码]<view>[代码]来将下一篇文章的内容撑出屏幕,并在滚动结束时,通过[代码]hidden="{{index !== current && index !== current + 1}}"[代码]来隐藏这个空白[代码]<view>[代码],并对这个空白[代码]<view>[代码]的高度变化增加动画,来实现下一篇文章从屏幕底部滚动到屏幕顶部的效果: [代码].fake-scroll { height: 100%; width: 100%; transition: height 0.3s cubic-bezier(0.167,0.167,0.4,1); } [代码] [图片] 而当用户想要上拉查看之前阅读过的文章时,我们需要给用户一个“下滑查看上一条”提示,所以也可以采用同上的方式,通过一个占满屏幕宽高的提示语[代码]<view>[代码]来将上一篇文章的内容撑出屏幕,并在滚动结束时,通过[代码]wx:if="{{index + 1 === current}}"[代码]来隐藏这个提示语[代码]<view>[代码],并对这个提示语[代码]<view>[代码]的透明度变化增加动画,来实现下拉时提示“下滑查看上一条”的效果: [代码].fake-previous { height: 100%; width: 100%; opacity: 0; transition: opacity 1s ease-in; } .fake-previous.show-fake-previous { opacity: 1; } [代码] 至此,这个类原生APP效果的下一条无限刷体验的需求的所有要点和细节都已实现。 记录在此,欢迎交流和讨论。 小程序demo体验请点击: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s/vIfPUomP7f9a
2019-06-25 - 深入解析JS的异步机制
1. JavaScript定义 JavaScript 是一种单线程编程语言,这意味着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是说,JavaScript 引擎只能在单一线程中处理一次语句。 优点:单线程语言简化了代码编写,因为你不必担心并发问题,但这也意味着你无法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执行网络请求等长时间操作。 缺点:当从 API 中请求一些数据。根据情况,服务器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请求,同时阻塞主线程,让网页无法响应。 2. 异步运行机制 CallBack,setTimeOut,ajax 等都是通过**事件循环(event loop)**实现的。 2.1 什么是Event Loop? 主线程运行的时候,产生堆(heap)和栈(stack),栈中的代码调用各种外部API,它们在"任务队列"中加入各种事件(click,load,done)。只要栈中的代码执行完毕,主线程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依次执行那些事件所对应的回调函数。 2.2 流程整体示意图 [图片] 2.3 总结异步运行到整体机制 主线程在运行的时候,将产生堆(heap)和栈(stack),栈中的代码会调用各种外部API,它们将在"任务队列"中根据类型不同,分类加入到相关任务队列中,如各种事件等。只要栈中的代码执行完毕,主线程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根据任务队列的优先级依次执行那些事件所对应的回调函数。这就是整体的事件循环。 2.4 任务队列的优先级 微任务队列中的所有任务都将在宏队列中的任务之前执行。也就是说,事件循环将首先在执行宏队列中的任何回调之前清空微任务队列。 ** 举例: ** [代码]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1"); }, 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2"); }, 0); new Promise ((resolve, reject) => { resolve("Promise 1 resolved"); })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new Promise ((resolve, reject) => { resolve("Promise 2 resolved"); })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console.log('Script end'); [代码] 运行结果是: Script start Script end Promise 1 Promise 2 setTimeout 1 setTimeout 2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无论宏队列的位置在何方,只要微队列尚未清空,一定会先清空微队列后,在去执行宏队列。下面介绍微队列任务中比较典型的几个API,通过相关举例,让你更深入理解JS的异步机制。 3. 微任务队列 3.1 Promise(ES6) Promise,就是一个对象,用来传递异步操作的消息。 3.1.1 基础用法: [代码]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异步处理逻辑 //处理结束后,调用resolve返回正常内容或调用reject返回异常内容 }) promise.then(function(result){ //正常返回执行部分,result是resolve返回内容 }, function(err){ //异常返回执行部分,err是reject返回内容 }) .catch(function(reason){ //catch效果和写在then的第二个参数里面一样。另外一个作用:在执行resolve的回调时,如果抛出异常了(代码出错了),那么并不过报错卡死JS,而是会进入到这个catch方法中,所以一般用catch替代then的第二个参数 }); [代码] 缺点: 无法取消 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其次,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再次,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优点: Promise能够简化层层回调的写法,Promise的精髓是“状态”,用维护状态、传递状态的方式来使得回调函数能够及时调用,它比传递callback函数要简单、灵活的多。 3.1.2 用法注意点 - 顺序: [代码]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console.log(2); }).then(r => { console.log(r); }); [代码] 运行结果是: 2 1 说明: 立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总是晚于本轮循环的同步任务。也就是resolve(1)和console.log(2)是属于同步任务,需要全部执行完同步任务后,再去循环到resolve的then中。 3.1.3 用法注意点 - 状态: [代码]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fail')), 3000);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p1), 1000); }); const p3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new Error('fail')), 1000); }); p2 .then(result => console.log("1:", result)) .catch(error => console.log("2:",error)); p3 .then(result => console.log("3:", result)) .catch(error => console.log("4:",error)); [代码] 运行结果是: 3: Error: fail at setTimeout (async.htm:182) 2: Error: fail at setTimeout (async.htm:174) 说明: p1是一个 Promise,3 秒之后变为rejected。p2和p3的状态是在 1 秒之后改变,p2 resolve方法返回的是 p1, p3 resolve方法返回的是 抛出异常。但由于p2返回的是另一个 Promise,导致p2自己的状态无效了,由p1的状态决定p2的状态。所以后面的then语句都变成针对后者(p1)。又过了 2 秒,p1变为rejected,导致触发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而p3返回的是自身的resolve,所以触发then中指定的回调函数。 3.1.4 用法注意点 - then链的处理: [代码] var p1 =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solve(100); }); p1.then((value) => { return value*2; }).then((value) => { return value*2; }).then((value) => { console.log("p1的执行结果:",value) }) p2.then((value) => { return value*2; }) p2.then((value) => { return value*2; }) p2.then((value) => { console.log("p2的执行结果:",value) }) [代码] 运行结果是: p2的执行结果: 100 p1的执行结果: 400 说明: p2写法中的 then 调用几乎是在同时开始执行的,而且传给每个 then 方法的 value 值都是 100。而p1中写法则采用了方法链的方式将多个 then 方法调用串连在了一起,各函数也会严格按照 resolve → then → then → then 的顺序执行,并且传给每个 then 方法的 value 的值都是前一个promise对象通过 return 返回的值。 ###3.1.4 用法注意点 - catch的处理: [代码] var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reject("test"); //throw new Error("test"); 效果同reject("test"); //reject(new Error("test")); 效果同reject("test"); resolve("ok"); }); p1 .then(value => console.log("p1 then:", value)) .catch(error => console.log("p1 error:", error));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resolve("ok"); reject("test"); }); p2 .then(value => console.log("p2 then:", value)) .catch(error => console.log("p2 error:", error)); [代码] 运行结果是: p2 then: ok p1 error: test 说明: Promise 的状态一旦改变,就永久保持该状态,不会再变了。不会即抛异常又会正常resolve。 3.2 async/await(ES7) 3.2.1 async基础用法: async 用于申明一个 function 是异步的,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 [代码] async function testAsync() { return "hello async"; } var result = testAsync(); console.log("1:", result); testAsync().then(result => console.log("2:", result)); async function mytest() { //"hello async"; } var result1 = mytest(); console.log("3:", result1); [代码] 运行结果是: 1: Promise {<resolved>: “hello async”} 3: Promise {<resolved>: undefined} 2: hello async 说明: async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用 then 来接收,如果没有返回值的情况下,它会返回 Promise.resolve(undefined),所以在没有 await 的情况下执行 async 函数,它会立即执行,并不会阻塞后面的语句。这和普通返回 Promise 对象的函数并无二致。 3.2.2 await基础用法: await 只能出现在 async 函数中,用于等待一个异步方法执行完成(实际等的是一个返回值,强调 await 不仅仅用于等 Promise 对象,它可以等任意表达式的结果)。 [代码] function getMyInfo() { return Promise.resolve("hello 2019!"); } async function testAsync() { return "hello async"; } async function mytest() { return Promise.reject("hello async"); } async function test() { try { const v1 = await getMyInfo(); console.log("getV1"); const v2 = await testAsync(); console.log("getV2"); const v3 = await mytest(); console.log(v1, v2, v3);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error:", error); } } test(); [代码] 运行结果是: getV1 getV2 error: hello async 说明: await等到的如果是一个 Promise 对象,await 就忙起来了,它会阻塞后面的代码,等着 Promise 对象 resolve,然后得到 resolve 的值,作为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 放心,这就是 await 必须用在 async 函数中的原因。async 函数调用不会造成阻塞,它内部所有的阻塞都被封装在一个 Promise 对象中异步执行。 3.2.3 async/await的优势: 很多情况下,执行下一步操作是需要依赖上一步的返回结果的,如果当嵌套层次较多的时候,(举例3层的时候): [代码] const getRequest = () => { return promise1().then(result1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2(result1).then(result2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3(result1, result2) }) }) } [代码] 从上例可以看到嵌套内容太多。此时如果用async写法,可写成如下: [代码] const getRequest = async () => { const result1 = await promise1(); const result2 = await promise2(result1); return promise3(result1, result2); } [代码] 说明: async / await 使你的代码看起来像同步代码,它有效的消除then链,让你的代码更加简明,清晰。 总结:以上就是对JS的异步机制及相关应用的整体总结,如有需要欢迎交流~
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