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程序登录、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说明
公告更新时间:2021年04月15日考虑到近期开发者对小程序登录、用户信息相关接口调整的相关反馈,为优化开发者调整接口的体验,回收wx.getUserInfo接口可获取用户授权的个人信息能力的截止时间由2021年4月13日调整至2021年4月28日24时。为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平台将进行以下调整: 2021年2月23日起,若小程序已在微信开放平台进行绑定,则通过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可直接换取unionID2021年4月28日24时后发布的小程序新版本,无法通过wx.getUserInfo与<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头像、昵称、性别与地区),将直接获取匿名数据(包括userInfo与encryptedData中的用户个人信息),获取加密后的openID与unionID数据的能力不做调整。此前发布的小程序版本不受影响,但如果要进行版本更新则需要进行适配。新增getUserProfile接口(基础库2.10.4版本开始支持),可获取用户头像、昵称、性别及地区信息,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均需用户确认。具体接口文档:《getUserProfile接口文档》由于getUserProfile接口从2.10.4版本基础库开始支持(覆盖微信7.0.9以上版本),考虑到开发者在低版本中有获取用户头像昵称的诉求,对于未支持getUserProfile的情况下,开发者可继续使用getUserInfo能力。开发者可参考getUserProfile接口文档中的示例代码进行适配。请使用了wx.getUserInfo接口或<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的开发者尽快适配。开发者工具1.05.2103022版本开始支持getUserProfile接口调试,开发者可下载该版本进行改造。 小游戏不受本次调整影响。 一、调整背景很多开发者在打开小程序时就通过组件方式唤起getUserInfo弹窗,如果用户点击拒绝,无法使用小程序,这种做法打断了用户正常使用小程序的流程,同时也不利于小程序获取新用户。 二、调整说明通过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可直接换取unionID 若小程序已在微信开放平台进行绑定,原wx.login接口获取的登录凭证若需换取unionID需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开发者帐号下存在同主体的公众号,并且该用户已经关注了该公众号如果开发者帐号下存在同主体的公众号或移动应用,并且该用户已经授权登录过该公众号或移动应用2月23日后,开发者调用wx.login获取的登录凭证可以直接换取unionID,无需满足以上条件。 回收wx.getUserInfo接口可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能力 4月28日24时后发布的新版本小程序,开发者调用wx.getUserInfo或<button open-type="getUserInfo"/>将不再弹出弹窗,直接返回匿名的用户个人信息,获取加密后的openID、unionID数据的能力不做调整。 具体变化如下表: [图片] 即wx.getUserInfo接口的返回参数不变,但开发者获取的userInfo为匿名信息。 [图片] 此外,针对scope.userInfo将做如下调整: 若开发者调用wx.authorize接口请求scope.userInfo授权,用户侧不会触发授权弹框,直接返回授权成功若开发者调用wx.getSetting接口请求用户的授权状态,会直接读取到scope.userInfo为true新增getUserProfile接口 若开发者需要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头像、昵称、性别与地区),可以通过wx.getUserProfile接口进行获取,该接口从基础库2.10.4版本开始支持,该接口只返回用户个人信息,不包含用户身份标识符。该接口中desc属性(声明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后的用途)后续会展示在弹窗中,请开发者谨慎填写。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均需用户确认,请开发者妥善保管用户快速填写的头像昵称,避免重复弹窗。 插件用户信息功能页 插件申请获取用户头像昵称与用户身份标识符仍保留功能页的形式,不作调整。用户在用户信息功能页中授权之后,插件就可以直接调用 wx.login 和 wx.getUserInfo 。 三、最佳实践调整后,开发者如需获取用户身份标识符只需要调用wx.login接口即可。 开发者若需要在界面中展示用户的头像昵称信息,可以通过<open-data>组件进行渲染,该组件无需用户确认,可以在界面中直接展示。 在部分场景(如社交类小程序)中,开发者需要在获取用户的头像昵称信息,可调用wx.getUserProfile接口,开发者每次通过该接口均需用户确认,请开发者妥善处理调用接口的时机,避免过度弹出弹窗骚扰用户。 微信团队 2021年4月15日
2021-04-15 - H5如何跳转微信小程序?
之前遇到一个需求,就是要从H5跳转到小程序里,但是微信之前一直没有提供接口做跳转,我们只能做降级方案,在要跳转小程序的地方做了一个弹窗,弹窗里面放小程序码,引导用户长按识别小程序码,然后跳转到小程序内,整个流程非常之长,转化率可想而知也是很低的。 今天刚好看到有人技术群里面问了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去看了下微信的文档,发现微信偷偷的更新的这个接口,可以让微信浏览器下的H5跳转到小程序内。 相关文档在这边: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doc/offiaccount/OA_Web_Apps/Wechat_Open_Tag.html 用的是JS-SDK的接口,需要使用到js-sdk-1.6.0的版本才有支持,https://res.wx.qq.com/open/js/jweixin-1.6.0.js wx.config({ debug: true, // 开启调试模式,调用的所有api的返回值会在客户端alert出来,若要查看传入的参数,可以在pc端打开,参数信息会通过log打出,仅在pc端时才会打印 appId: '', // 必填,公众号的唯一标识 timestamp: , // 必填,生成签名的时间戳 nonceStr: '', // 必填,生成签名的随机串 signature: '',// 必填,签名 jsApiList: [], // 必填,需要使用的JS接口列表 openTagList: [] // 可选,需要使用的开放标签列表,例如['wx-open-launch-app'] }); 在wx.config下面多了一项openTagList,开放标签列表,目前支持配置wx-open-launch-weapp,wx-open-launch-app wx-open-launch-weapp 指H5跳转小程序 wx-open-launch-app 指H5跳转app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wx-open-launch-weapp H5跳转小程序 先上才艺: [图片][图片][图片] html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aunch-btn'); btn.addEventListener('launch', function (e) { console.log('success'); }); btn.addEventListener('error', function (e) { console.log('fail', e.detail); }); username为小程序的原始id,path对应的是小程序的链接地址。之前有写过微信H5的应该会知道怎么把这段代码嵌入到之前的代码里面。 目前此功能仅开放给已认证的服务号,网页的域名要在服务号的“JS接口安全域名”下。 亲测<wx-open-launch-weapp>可以跳转到任意合法合规的小程序,是任意的小程序都能跳转!!!!这个接口真开放(不怕人干坏事?) PS: 有个坑,官方文件说的path是/a/b/c?d=1&e=2#fg,类似的这样的链接格式,但是我自己亲测如果直接使用/a/b/c?d=1&e=2#fg这样格式的链接会报页面不存在,然后我想到了小程序那边复制链接的时候会在链接后面加上.html,于是挖槽的事情发生了,把path链接格式换成/a/b/c.html?d=1&e=2#fg这样就能正常访问,不知道是微信故意这样设计的还是bug,有待考证。 然后这个接口真的可以干好多坏事,希望大家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正确使用此接口。 微信开放标签有最低的微信版本要求,以及最低的系统版本要求。 如果开发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要确认一下,微信版本要求为:7.0.12及以上。 系统版本要求为:iOS 10.3及以上、Android 5.0及以上。 [图片]
2020-07-09 - video组件的custom-cache属性有什么效果。
ios中视频组件会卡loading加载不出来,加了custom-cache="{{false}}"就好了。有没有大神知道custom-cache属性有什么效果?
2018-11-22 - 为什么小程序的视频播放在加载,会触发bindended事件?
当一个视频播放完成,跳转下一个视频,触发end事件
2019-09-30 - video莫名其妙触发了bindended,而且是多个视频同时触发的,没有在观看的视频也触发了
手机型号:苹果X,手机系统版本:13.5.1
2020-07-17 - video 的bindended在视频结束时会触发2次
在开发工具中会触发2次 手机可测试型号不多暂时没发现 [图片]
2020-03-20 - 微信小程序video组件视屏一直缓冲也会触发bindended事件?
微信小程序video组件播放视屏,视屏一直缓冲中为什么也会触发视屏播放到结尾的bindended事件
2019-09-05 - (3)强制更新
背景 此前有开发者反馈小程序发布新版本后,新版本覆盖率比较慢,因为小程序的更新机制是异步的,部分用户不会马上应用上新版本。 小程序启动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冷启动」,一种是「热启动」。 假如用户已经打开过某小程序,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打开该小程序,此时无需重新启动,只需将后台态的小程序切换到前台,这个过程就是热启动;冷启动指的是用户首次打开或小程序被微信主动销毁后再次打开的情况,此时小程序需要重新加载启动。 小程序的异步更新发生在冷启动过程,当发现新版本后,会异步下载新版本的代码包,但不会马上应用上最新版本,需要等小程序下一次冷启动,才会应用上新版本。 解决思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经历了数个方案的讨论,这里简单介绍下: 1. 同步检查更新(放弃):可能是最直接的解决思路,但主要问题是会影响小程序的启动速度,当下小程序的更新迭代是非常频繁的,部分用户可能每次启动都命中更新,如果需要同步检查更新+同步下载新的版本,那将会影响这部分用户的启动体验。 2. 模块热替换(放弃):从技术上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案,小程序运行起来后,在打开新页面时,马上应用新版本里的页面,但这就会存在新旧逻辑、页面共存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反而更不好处理,特别是涉及到全局变量时,情况会更复杂,对于我们已有的框架来说,也是一个大挑战,不过这个也是我们之后努力的方向。 3. 定时 check 新版本(目前方案):6.6.3 及以上版本的客户端,会定时 check 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是否有发布新版本;如果有,下次打开的时候会同步更新新版本再打开。这可以保证在新版本发布 24 小时后,所有小程序都能使用最新版本。(这部分是微信客户端自身优化,开发者无需关心) 4. 异步更新 + 强制更新(目前方案):同步检查更新与模块热替换两者之间的折衷方案,即还是维持异步更新机制,在异步下载完小程序代码包后,提供重启小程序的能力,这样在遇到紧急问题时可以马上解决。 异步更新 + 强制更新方案介绍从基础库 1.9.90 开始,我们提供了 wx.getUpdateManager 接口,使用该接口,可以获知是否有新版本小程序、新版本是否下载好以及应用新版本的能力。 当小程序冷启动时,会自动向微信后台请求新版本信息,如果有新版本,会马上触发新版本的下载。开发者可以通过 wx.getUpdateManager,获知当前更新的状态。 wx.getUpdateManager 接口会返回一个 UpdateManager 实例,UpdateManager 包含了三个回调: 1. onCheckForUpdate:当小程序向后台请求完新版本信息,会通知这个版本告知检查结果 2. onUpdateReady:当新版本下载完成,会回调这个事件 3. onUpdateFailed: 当新版本下载失败,会回调这个事件 还有重启应用新版本的接口: 1. applyUpdate:当新版本下载完成(onUpdateReady),调用该方法会强制当前小程序应用上新版本并重启 具体示例: [代码]// wx.getUpdateManager 在 1.9.90 才可用,请注意兼容[代码] [代码]const updateManager = wx.getUpdateManager()[代码] [代码]updateManager.onCheckForUpdate(function[代码] [代码](res) {[代码] [代码] // 请求完新版本信息的回调[代码] [代码] console.log(res.hasUpdate)[代码] [代码]})[代码] [代码]updateManager.onUpdateReady(function[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wx.showModal({[代码] [代码] title: '更新提示',[代码] [代码] content: '新版本已经准备好,是否马上重启小程序?',[代码] [代码] success: function[代码] [代码](res) {[代码] [代码] if[代码] [代码](res.confirm) {[代码] [代码] // 新的版本已经下载好,调用 applyUpdate 应用新版本并重启[代码] [代码] updateManager.applyUpdate()[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代码] [代码]updateManager.onUpdateFailed(function[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 新的版本下载失败[代码] [代码]})[代码] 更详细信息可以参考 UpdateManager 的详细文档 最佳实践从用户体验上来说,我们还是建议只在非常必要时才强制用户重启更新,例如出现线上紧急 BUG。通常情况下,可以选通过 wx.showModal 弹出选择框让用户选择是否重启更新(实现请参考示例代码)。 如何调试最新版本的微信开发者工具提供了强制更新的调试能力,通过编译模式 - 编辑编译模式 - 勾上「下次编译时模拟更新」即可在开发者工具上调试强制更新功能。 最新开发者工具下载链接 点我。
2022-08-08 - 小程序自定义组件知多少
自定义组件 why 代码的复用 在起初小程序只支持 Page 的时候,就会有这样蛋疼的问题:多个页面有相同的组件,每个页面都要复制粘贴一遍,每次改动都要全局搜索一遍,还说不准哪里改漏了就出翔了。 组件化设计 在前端项目中,组件化是很常见的方式,某块通用能力的抽象和设计,是一个必备的技能。组件的管理、数据的管理、应用状态的管理,这些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去思考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就堆代码就好了,不过一个真正的码农是不允许自己这么随便的! 所以,组件化是现代前端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自定义组件的实现 一切都从 Virtual DOM 说起 前面《解剖小程序的 setData》有讲过,基于小程序的双线程设计,视图层(Webview 线程)和逻辑层(JS 线程)之间通信(表现为 setData),是基于虚拟 DOM 来实现数据通信和模版更新的。 自定义组件一样的双线程,所以一样滴基于 Virtual DOM 来实现通信。那在这里,Virtual DOM 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生成 VD 对象、Diff 更新等),就不过多介绍啦~ Shadow DOM 模型 基于 Virtual DOM,我们知道在这样的设计里,需要一个框架来支撑维护整个页面的节点树相关信息,包括节点的属性、事件绑定等。在小程序里,Exparser 承担了这个角色。 前面《关于小程序的基础库》也讲过,Exparser 的主要特点包括: 基于 Shadow DOM 模型 可在纯 JS 环境中运行 Shadow DOM 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在写代码时候写的自定义组件、内置组件、原生组件等。Shadow DOM 为 Web 组件中的 DOM 和 CSS 提供了封装。Shadow DOM 使得这些东西与主文档的 DOM 保持分离。 简而言之,Shadow DOM 是一个 HTML 的新规范,其允许开发者封装 HTML 组件(类似 vue 组件,将 html,css,js 独立部分提取)。 例如我们定义了一个自定义组件叫[代码]<my-component>[代码],你在开发者工具可以见到: [图片] [代码]#shadow-root[代码]称为影子根,DOM 子树的根节点,和文档的主要 DOM 树分开渲染。可以看到它在[代码]<my-component>[代码]里面,换句话说,[代码]#shadow-root[代码]寄生在[代码]<my-component>[代码]上。[代码]#shadow-root[代码]可以嵌套,形成节点树,即称为影子树(Shadow Tree)。 像这样: [图片] Shadow Tree 拼接 既然组件是基于 Shadow DOM,那组件的嵌套关系,其实也就是 Shadow DOM 的嵌套,也可称为 Shadow Tree 的拼接。 Shadow Tree 拼接是怎么做的呢?一切又得从模版引擎讲起。 我们知道,Virtual DOM 机制会将节点解析成一个对象,那这个对象要怎么生成真正的 DOM 节点呢?数据变更又是怎么更新到界面的呢?这大概就是模版引擎做的事情了。 《前端模板引擎》里有详细描述模版引擎的机制,通常来说主要有这些: DOM 节点的创建和管理:[代码]appendChild[代码]/[代码]insertBefore[代码]/[代码]removeChild[代码]/[代码]replaceChild[代码]等 DOM 节点的关系(嵌套的处理):[代码]parentNode[代码]/[代码]childNodes[代码] 通常创建后的 DOM 节点会保存一个映射,在更新的时候取到映射,然后进行处理(通常包括替换节点、改变内容[代码]innerHTML[代码]、移动删除新增节点、修改节点属性[代码]setAttribute[代码]) 在上面的图我们也可以看到,在 Shadow Tree 拼接的过程中,有些节点并不会最终生成 DOM 节点,例如[代码]<slot>[代码]这种。 但是,常用的前端模版引擎,能直接用在小程序里吗? 双线程的难题 自定义组件渲染流程 双线程的设计,给小程序带来了很多便利,安全性管控力都拥有了,当然什么鬼东西都可以比作一把双刃剑,双线程也不例外。 我们知道,小程序分为 Webview 和 JS 双线程,逻辑层里是没法拿到真正的 DOM 节点,也没法随便动态变更页面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去使用映射来更新模版呢(因为我们压根拿不到 Webview 节点的映射)? 所以在双线程下,其实两个线程都需要保存一份节点信息。这份节点信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在创建组件的时候,通过事件通知的方式,分别在逻辑层和视图层创建一份节点信息。 同时,视图层里的组件是有层级关系的,但是 JS 里没有怎么办?为了维护好父子嵌套等节点关系,所以我们在 逻辑层也需要维护一棵 Shadow Tree。 那么我们自定义组件的渲染流程大概是: 组件创建。 逻辑层:先是 wxml + js 生成一个 JS 对象(因为需要访问组件实例 this 呀),然后是 JS 其中节点部分生成 Virtual DOM,拼接 Shadow Tree 什么的,最后通过底层通信通知到 视图层 视图层:拿到节点信息,然后吭哧吭哧开始创建 Shadow DOM,拼接 Shadow Tree 什么的,最后生成真实 DOM,并保留下映射关系 组件更新。 这时候我们知道,不管是逻辑层,还是视图层,都维护了一份 Shadow Tree,要怎么保证他们之间保持一致呢? 让 JS 和 Webview 的组件保持一致 为了让两边的 Shadow Tree 保持一致,可以使用同步队列来传递信息。(这样就不会漏掉啦) 同步队列可以,每次变动我们就往队列里塞东西就好了。不过这样还会有个问题,我们也知道 setData 其实在实际项目里是使用比较频繁的,要是像 Component 的 observer 里做了 setData 这类型的操作,那不是每次变动会导致一大堆的 setDate?这样通信效率会很低吧? 所以,其实可以把一次操作里的所有 setData 都整到一次通信里,通过排序保证好顺序就好啦。 Page 和 Component Component 是 Page 的超集 事实上,小程序的页面也可以视为自定义组件。因而,页面也可以使用[代码]Component[代码]构造器构造,拥有与普通组件一样的定义段与实例方法。但此时要求对应 json 文件中包含[代码]usingComponents[代码]定义段。 来自官方文档-Component 所以,基于 Component 是 Page 的超集,那么其实组件的渲染流程、方式,其实跟页面没多大区别,应该可以一个方式去理解就差不多啦。 页面渲染 既然页面就是组件,那其实页面的渲染流程跟组件的渲染流程基本保持一致。 视图层渲染,可以参考7.4 视图层渲染说明。 结束语 其实很多新框架新工具出来的时候,经常会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哇好厉害,哇好高大上。 但其实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挖掘新事物的核心,其实大多数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增加了个新视角,从不一样的视角看,看到的就不一样了呢。作为一名码农,我们要看到不变的共性,变化的趋势。
2019-04-01 - 5行代码获取小程序用户手机号
最近有很多同学有获取小程序用户手机号的需求。其实云开发出现之前我们获取小程序用户的手机号特别繁琐。自从有了云开发,我们获取用户手机号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5行代码即可。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下效果图 [图片] 再来看下核心的代码,其实只有下面这一些。 [图片] 甚至可以说核心代码只有上图红色框里的两行。是的,你没听错,只靠这2行代码,就可以轻松的获取用户小程序绑定的手机号。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解吧。 注意:只有企业小程序才可以获取用户手机号,个人小程序没有办法获取的。 一,首先要用到button组件的开发能力 [图片] 编写wxml文件,代码很简单 [图片] 可以看到我们的button按钮,使用了open-type。 再来看下我们对应的js方法。这样我们点击按钮时,就会弹出授权弹窗。如下图 [图片] 不管用户点击拒绝还是允许,我们都能拿到对应的回调。再用户点击了允许以后,就可以获取到以下数据。 [图片] 大家看到我们获取的数据里有一个cloudID,其实这个值很有用的。 二,开发数据检验与解密 1,首先我们看下官方提供的获取手机号的文档。 [图片] 看官方文档,可以知道,我们这里涉及到一个数据的检验与解密问题 2,开发数据检验与解密 [图片] 这里我们要使用的就是方式二,使用云函数来实现解密,然后拿到用户的手机号。 三,云函数的编写 [图片]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我们编写的云函数很简单。这里主要用的就是cloud.getOpenData这个功能。而这个功能需要的参数就是我们上面第一步获取的cloudID [图片] 这样我们调用云函数的时候,只需要把对应的cloudID传进来即可。 [图片] 看下我们的cloudID的作用,再来看下我们通过button的open-type获取的cloudID [图片] 可以看出,我们的cloudID和encryptedData一样,是一串加密数据。我们要通过云函数获取手机号,需要的就是这串加密字段。 四,上传cloudID获取手机号。 上面第三步云函数编写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调用了。调用之前一定要记得部署下云函数,一定要记得部署下云函数。。。。 [图片] 上图就是我们的云函数的调用。如果你对云开发和云函数还不了解,建议你去看下我之前写的云开发相关的文章,获取看下我录的《微信小程序云开发云函数入门》 这时候点击按钮,我们就可以获取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手机号了 [图片]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轻松的通过云开发获取用户的手机号了,比起传统的后台开发来获取,是不是简单了很多。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后面我还会写更多小程序相关的技术文章出来,请持续关注。
2019-12-16 - 动手打造更强更好用的微信开发者工具-编辑器扩展篇
1. 写在前面 1.1 微信开发者工具现状 具备一些基本的通用IDE功能,但是第三方的支持扩展需要加强。 1.2 开发者工具自带的编辑器扩展功能 可能很多老铁没用过官方的微信开发者工具的编辑器扩展(我一般称为编辑器插件)。官方把这块功能也隐藏得很深,也没有相关文档介绍,但是预留了相关的入口。合理利用第三方编辑器插件,可以极大的提升开发效率。下面先来看看官方预留的编辑器插件入口: [图片] (图一) 2. 几个不错插件安装效果 2.1 标签高亮插件-vincaslt.highlight-matching-tag [图片] 功能:可以把当前行对应的标签开头和结尾高亮起来,让开发者一目了然 2.2 小程序开发助手插件-overtrue.miniapp-helper [图片] 功能:必须要说的这个是纯国产的插件,里面的代码片段功能很全,具体介绍:小程序开发助手 - Visual Studio Marketplace 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overtrue.miniapp-helper 2.3 minapp插件-qiu8310.minapp-vscode [图片] 功能:这个是今天的明星插件,里面的跳转功能很强,可以在wxml里CMD+点击对应变量/方法和CSS样式名称直接跳转到对应的js/wxss文件对应的地方。具体的下面是官方介绍: 标签名与属性自动补全 根据组件已有的属性,自动筛选出对应支持的属性集合 属性值自动补全 点击模板文件中的函数或属性跳转到 js/ts 定义的地方(纯 wxml 或 pug 文件才支持,vue 文件不完全支持) 样式名自动补全(纯 wxml 或 pug 文件才支持,vue 文件不完全支持) 在 vue 模板文件中也能自动补全,同时支持 pug 语言 支持 link(纯 wxml 或 pug 文件才支持,vue 文件不支持) 自定义组件自动补全(纯 wxml 文件才支持,vue 或 pug 文件不支持) 模板文件中 js 变量高亮(纯 wxml 或 pug 文件才支持,vue 文件不支持) 内置 snippets 支持 emmet 写法 wxml 格式化 3. DIY添加适合自己的插件 3.1 添加插件功能简介 仔细研究过微信开发者工具的人可能知道或者了解,其实微信开发者工具编辑器跟微软的开源编辑器vsCode「颇有渊源」。再深入研究发现,vsCode的插件完全可以无缝移植到微信开发者工具编辑器里来,所以今天的内容就是移植vsCode的插件到微信开发者工具。咱们先看看微信开发者工具自带的「管理编辑器扩展」功能(图1标注为2的地方) [图片](图二) 3.2 插件添加具体步骤 3.2.1 安装插件,获取插件文件 安装vsCode并安装你需要移植的插件,必须要说的是vsCode的插件非常多,好的插件也很多。相关安装,搜索插件教程建议大家百度相关教程。或者直接下载vsCode亲自体验,插件安装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 3.2.2 复制插件文件夹 找到vsCode相关插件的安装文件夹: 操作系统 安装路径 windows %USERPROFILE%.vscode\extensions macOS ~/.vscode/extensions Linux ~/.vscode/extensions 复制对应插件文件夹到微信开发者工具的「打开编辑器扩展目录」(图一标注为1的地方) 3.2.3 添加插件配置文件 新版开发者工具直接进入图形设置,扩展设置里勾选对应插件即可。如下图: [图片] 旧版操作方法:进入微信开发者工具的「管理编辑器扩展」功能页面,在尾端加入对应添加的插件名称。以以上3个介绍的插件为例,在原来的尾端加入: “vincaslt.highlight-matching-tag”, “overtrue.miniapp-helper”, “qiu8310.minapp-vscode” 3.2.4 见证奇迹 重启微信开发者工具,见证插件带来的编码便利吧! 4 需要注意的 vsCode的插件很多,小程序相关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插件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安装时建议选择「标星」star比较多的插件。
2020-05-02 - 小程序版的axios
因为之前只接触过vue,后面进公司后才接触的小程序,想着写一个类似axios那样有默认url前缀和拦截功能HTTP 库,顺带把小程序的api通过proxy或defineProperty(部分机型不支持proxy)也封装成promise。具体功能用法和proxy差不多
2019-03-20 - 小程序里使用es7的async await语法
我们做小程序开发时,有时候想让自己代码变得整洁,异步操作时避免回调地狱.我们会使用es6的promise. es7的async,await . promise在小程序和云开发的云函数里都可以使用. async和await只能在云开发的云函数里使用.我们在小程序的代码里直接使用,就会报如下错误. [图片] 这个报错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在小程序里直接使用es7的async和await语法.但是这么好的语法我们用起来确实显得代码整洁,逼格高. 那接下来我就教大家如何在小程序代码里使用es7的async和await语法. 一,下载facebook出的runtime.js类库 [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一些大厂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如上图,我们只需要把facebook出的这个runtime.js类库下载下来,然后放到我们的小程序项目里. 下载链接:https://github.com/facebook/regenerator/blob/master/packages/regenerator-runtime/runtime.js github有时候下载比较慢,我也提前把这个类库下载好放我网盘里了. [图片]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n5wmjIKK3PAPbcXBzWmQA 提取码:xxll 如果链接失效,可以在底部 留言,或者私信石头哥获取. 二,下载后,把runtime.js放到我们项目里 我这里把runtime.js放到我的utils目录下,如果你没有utils目录,可以新建. [图片] 三,代码里引入runtime.js类库 这里建议大家用 require语法引入. [图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图我们引入runtime.js时的变量名regeneratorRuntime必须和我这里一模一样.要不然就会引入不成功. 引入完后,在编译代码,可以看到控制台不再报我们一开始的错误 [图片] 四,简单使用async和await 首先要知道我们async和await是结合使用的. [图片] 上图是我简单写的一个定时器来模拟异步等待.只要我们这里成功的引入runtime.js类库,后面想使用async和await就方便很多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想学习更多小程序相关的知识,请持续关注.下期见
2019-12-10 - kbone,十分钟让 Vue 项目同时支持小程序
什么是kbone 微信小程序开发过程中,许多开发者会遇到 小程序 与 Web 端一起的需求,由于 小程序 与 Web 端的运行环境不同,开发者往往需要维护两套类似的代码,这对开发者来说比较耗费力气,并且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微信小程序推出了同构解决方案 [代码]kbone[代码] 来解决此问题。 那么,[代码]kbone[代码] 要怎么使用呢?这里我们将通过一个 [代码]todo[代码] 的例子来跟大家讲解。 基本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下一个基本的 kbone 项目的目录结构(这里的 [代码]todo[代码] 是基于 [代码]Vue[代码] 的示例,[代码]kbone[代码] 也有 [代码]React[代码],[代码]Preact[代码],[代码]Omi[代码] 等版本,详情可移步 kbone github)。 因为 kbone 是为了解决 小程序 与 Web 端的问题,所以每个目录下的配置都会有两份(小程序 与 Web 端各一份) [图片] 入口 不管是 小程序 端还是 Web 端,都需要入口文件。在 [代码]src/index[代码] 目录下,[代码]main.js[代码] 为 Web 端用主入口,[代码]main.mp.js[代码] 则为 小程序 端用主入口。 当然,Web 端会比 小程序 多一个入口页面,即 [代码]index.html[代码](位于根目录下)。 [图片] 下面两段代码分别是 小程序端 入口与 Web 端入口的代码,可以看到 小程序端的入口代码封装在 [代码]createApp[代码] 函数里面(这里固定即可),内部会比 Web 端多一个创建 [代码]app[代码] 节点的操作,其他的基本就是一致的。 [代码]// 小程序端入口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todo from './todo.vue'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App() { // 创建app节点用于绑定 const 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tainer.id = 'app' document.body.appendChild(container) return new Vue({ el: '#app', render: h => h(todo) }) } [代码] [代码]// web端入口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todo from './todo.vue' new Vue({ el: '#app', render: h => h(todo) }) [代码] todo.vue 在上面的入口图可以看到,源码目录中,除了入口文件分开之前,页面文件就是共用的了,这里直接使用 Vue 的写法即可,不用做特殊的适应。 配置 写完代码之后,我们要怎么跑项目呢?这时,配置就派上用场啦。 Web 端配置为正常的 Vue 配置,小程序端配置与 Web 端配置的唯一不同就是需要引入 [代码]mp-webpack-plugin[代码] 插件来将 Vue 组件转化为小程序代码。 [图片] 构建代码 接着,我们需要构建代码,让代码可以运行到各自的运行环境中去。构建完成后,生产代码会位于 dist 目录中。 [代码]// 构建 web 端代码 // 目标代码在 dist/web npm run build // 构建小程序端代码 // 目标代码在 dist/mp npm run mp [代码] 小程序端 的构建会比 Web 端的构建多一个步骤,就是 npm 构建。 进入 [代码]dist/mp[代码] 目录,执行 [代码]npm install[代码] 安装依赖,用开发者工具将 [代码]dist/mp[代码] 目录作为小程序项目导入之后,点击工具栏下的 [代码]构建 npm[代码],即可预览效果。 效果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 todo 的效果。kbone 初体验,done~ todo 代码可到 kbone/demo13 自提。 [图片] 最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kbone 相关的使用及详情,可移步 kbone github。 如有疑问,可到 Kbone小主页 发帖沟通。
2020-04-22 - 之前开发的小程序没有使用云开发,现在需要用云函数怎么办呢?
之前开发的小程序没有使用云开发,现在需要用云函数怎么办呢,没有cloudfunctions这个文件夹。只能在创建一个云开发项目,然后再把代码复制过去才可以吗
2019-12-11 - 用 HTM 实现小程序 SVG
写在前面 今天你可以在小程序中使用 Cax 引擎高性能渲染 SVG! SVG 是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用于描述二维矢量图形的一种图形格式。它由万维网联盟制定,是一个开放标准。SVG 的优势有很多: SVG 使用 XML 格式定义图形,可通过文本编辑器来创建和修改 SVG 图像可被搜索、索引、脚本化或压缩 SVG 是可伸缩的,且放大图片质量不下降 SVG 图像可在任何的分辨率下被高质量地打印 SVG 可被非常多的工具读取和修改(比如记事本) SVG 与 JPEG 和 GIF 图像比起来,尺寸更小,且可压缩性、可编程星更强 SVG 完全支持 DOM 编程,具有交互性和动态性 而支持上面这些优秀特性的前提是 - 需要支持 SVG 标签。比如在小程序中直接写: [代码]<svg width="300" height="15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height="100" width="10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0000ff"> </rect> </svg> [代码] 上面定义了 SVG 的结构、样式和点击行为。但是小程序目前不支持 SVG 标签,仅仅支持加载 SVG 之后 作为 background-image 进行展示,如 [代码]background-image: url("data:image/svg+xml.......)[代码],或者 base64 后作为 background-image 的 url。 直接看在小程序种使用案例: [代码]import { html, renderSVG } from '../../cax/cax' Page({ onLoad: function () { renderSVG(html` <svg width="300" height="22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height="110" width="11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ccccff" transform="translate(100 50) rotate(45 50 50)"> </rect> </svg>`, 'svg-a', this) }, tapHandler: function () { console.log('你点击了 rect') } }) [代码] 其中的 svg-a 对应着 wxml 里 cax-element 的 id: [代码]<view class="container"> <cax-element id="svg-c"></cax-element> </view> [代码] 声明组件依赖 [代码]{ "usingComponents": { "cax-element":"../../cax/index" } } [代码] 小程序中显示效果: [图片] 可以使用 [代码]width[代码],[代码]height[代码],[代码]bounds-x[代码] 和 [代码]bounds-y[代码] 设置绑定事件的范围,比如: [代码]<path width="100" height="100" bounds-x="50" bounds-y="50" /> [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元素的事件触发的包围盒受自身或者父节点的 transform 影响,所以不是绝对坐标的 rect 触发区域。 再来一个复杂的例子,用 SVG 绘制 Omi 的 logo: [代码]renderSVG(html` <svg width="300" height="220"> <g transform="translate(50,10) scale(0.2 0.2)"> <circle fill="#07C160" cx="512" cy="512" r="512"/> <polygon fill="white" points="159.97,807.8 338.71,532.42 509.9,829.62 519.41,829.62 678.85,536.47 864.03,807.8 739.83,194.38 729.2,194.38 517.73,581.23 293.54,194.38 283.33,194.38 "/> <circle fill="white" cx="839.36" cy="242.47" r="50"/> </g> </svg>`, 'svg-a', this) [代码] 小程序种显示效果: [图片] 在 omip 和 mps 当中使用 cax 渲染 svg,你可以不用使用 htm。比如在 omip 中实现上面两个例子: [代码] renderSVG( <svg width="300" height="22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height="110" width="11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ccccff" transform="translate(100 50) rotate(45 50 50)"> </rect> </svg>, 'svg-a', this.$scope) [代码] [代码]renderSVG( <svg width="300" height="220"> <g transform="translate(50,10) scale(0.2 0.2)"> <circle fill="#07C160" cx="512" cy="512" r="512"/> <polygon fill="white" points="159.97,807.8 338.71,532.42 509.9,829.62 519.41,829.62 678.85,536.47 864.03,807.8 739.83,194.38 729.2,194.38 517.73,581.23 293.54,194.38 283.33,194.38 "/> <circle fill="white" cx="839.36" cy="242.47" r="50"/> </g> </svg>, 'svg-a', this.$scope) [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在 omip 中传递的最后一个参数不是 [代码]this[代码],而是 [代码]this.$scope[代码]。 在 mps 中,更加彻底,你可以单独创建 svg 文件,通过 import 导入。 [代码]//注意这里不能写 test.svg,因为 mps 会把 test.svg 编译成 test.js import testSVG from '../../svg/test' import { renderSVG } from '../../cax/cax' Page({ tapHandler: function(){ this.pause = !this.pause }, onLoad: function () { renderSVG(testSVG, 'svg-a', this) } }) [代码] 比如 test.svg : [代码]<svg width="300" height="30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x="0" y="0" height="110" width="11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0000ff" /> </svg> [代码] 会被 mps 编译成: [代码]const h = (type, props, ...children) => ({ type, props, children }); export default h( "svg", { width: "300", height: "300" }, h("rect", { bindtap: "tapHandler", x: "0", y: "0", height: "110", width: "110", style: "stroke:#ff0000; fill: #0000ff" }) ); [代码] 所以总结一下: 你可以在 mps 中直接使用 import 的 SVG 文件的方式使用 SVG 你可以直接在 omip 中使用 JSX 的使用 SVG 你可以直接在原生小程序当中使用 htm 的方式使用 SVG 这就完了?远没有,看 cax 在小程序中的这个例子: [图片] 详细代码: [代码]renderSVG(html` <svg width="300" height="200"> <path d="M 256,213 C 245,181 206,187 234,262 147,181 169,71.2 233,18 220,56 235,81 283,88 285,78.7 286,69.3 288,60 289,61.3 290,62.7 291,64 291,64 297,63 300,63 303,63 309,64 309,64 310,62.7 311,61.3 312,60 314,69.3 315,78.7 317,88 365,82 380,56 367,18 431,71 453,181 366,262 394,187 356,181 344,213 328,185 309,184 300,284 291,184 272,185 256,213 Z" style="stroke:#ff0000; fill: black"> <animate dur="32s" repeatCount="indefinite" attributeName="d" values="......太长,这里省略 paths........" /> </path> </svg>`, 'svg-c', this) [代码] 再试试著名的 SVG 老虎: [图片] path 太长,就不贴代码了,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pasiton 标签 [代码]import { html, renderSVG } from '../../cax/cax' Page({ onLoad: function () { const svg = renderSVG(html` <svg width="200" height="200"> <pasition duration="200" bindtap=${this.changePath} width="100" height="100" from="M28.228,23.986L47.092,5.122c1.172-1.171,1.172-3.071,0-4.242c-1.172-1.172-3.07-1.172-4.242,0L23.986,19.744L5.121,0.88 c-1.172-1.172-3.07-1.172-4.242,0c-1.172,1.171-1.172,3.071,0,4.242l18.865,18.864L0.879,42.85c-1.172,1.171-1.172,3.071,0,4.242 C1.465,47.677,2.233,47.97,3,47.97s1.535-0.293,2.121-0.879l18.865-18.864L42.85,47.091c0.586,0.586,1.354,0.879,2.121,0.879 s1.535-0.293,2.121-0.879c1.172-1.171,1.172-3.071,0-4.242L28.228,23.986z" to="M49.1 23.5H2.1C0.9 23.5 0 24.5 0 25.6s0.9 2.1 2.1 2.1h47c1.1 0 2.1-0.9 2.1-2.1C51.2 24.5 50.3 23.5 49.1 23.5zM49.1 7.8H2.1C0.9 7.8 0 8.8 0 9.9c0 1.1 0.9 2.1 2.1 2.1h47c1.1 0 2.1-0.9 2.1-2.1C51.2 8.8 50.3 7.8 49.1 7.8zM49.1 39.2H2.1C0.9 39.2 0 40.1 0 41.3s0.9 2.1 2.1 2.1h47c1.1 0 2.1-0.9 2.1-2.1S50.3 39.2 49.1 39.2z" from-stroke="red" to-stroke="green" from-fill="blue" to-fill="red" stroke-width="2" /> </svg>`, 'svg-c', this) this.pasitionElement = svg.children[0] }, changePath: function () { this.pasitionElement.toggle() } }) [代码] pasiton 提供了两个 path 和 颜色 相互切换的能力,最常见的场景比如 menu 按钮和 close 按钮点击后 path 的变形。 举个例子,看颜色和 path 同时变化: [图片] 线性运动 这里举一个在 mps 中使用 SVG 的案例: [代码]import { renderSVG, To } from '../../cax/cax' Page({ tapHandler: function(){ this.pause = !this.pause }, onLoad: function () { const svg = renderSVG(html` <svg width="300" height="30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x="0" y="0" height="110" width="11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0000ff" /> </svg>` , 'svg-a', this) const rect = svg.children[0] rect.originX = rect.width/2 rect.originY = rect.height/2 rect.x = svg.stage.width/2 rect.y = svg.stage.height/2 this.pause = false this.interval = setInterval(()=>{ if(!this.pause){ rect.rotation++ svg.stage.update() } },15) }) [代码] 效果如下: [图片] 组合运动 [代码]import { renderSVG, To } from '../../cax/cax' Page({ onLoad: function () { const svg = renderSVG(html` <svg width="300" height="300"> <rect bindtap="tapHandler" x="0" y="0" height="110" width="110" style="stroke:#ff0000; fill: #0000ff" /> </svg>` ,'svg-a', this) const rect = svg.children[0] rect.originX = rect.width/2 rect.originY = rect.height rect.x = svg.stage.width/2 rect.y = svg.stage.height/2 var sineInOut = To.easing.sinusoidalInOut To.get(rect) .to().scaleY(0.8, 450, sineInOut).skewX(20, 900, sineInOut) .wait(900) .cycle().start() To.get(rect) .wait(450) .to().scaleY(1, 450, sineInOut) .wait(900) .cycle().start() To.get(rect) .wait(900) .to().scaleY(0.8, 450, sineInOut).skewX(-20, 900, sineInOut) .cycle() .start() To.get(rect) .wait(1350) .to().scaleY(1, 450, sineInOut) .cycle() .start() setInterval(() => { rect.stage.update() }, 16) } }) [代码] 效果如下: [图片] 其他 vscode 安装 lit-html 插件使 htm 的 html[代码]内容[代码] 高亮 还希望小程序 SVG 提供什么功能可以开 issues告诉我们,评估后通过,我们去实现! Cax Github 参考文档
01-04 - Painter 一款轻量级的小程序海报生成组件
生成海报相信大家有的人都做过,但是canvas绘图的坑太多。大家可以试试这个组件。然后附上楼下大哥做的可视化拖拽生成painter代码的工具:链接地址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article/doc/000e222d9bcc305c5739c718d56813
2019-09-27 - Wxml2Canvas -- 快速生成小程序分享图通用方案
Wxml2Canvas库,可以将指定的wxml节点直接转换成canvas元素,并且保存成分享图,极大地提升了绘制分享图的效率。目前被应用于微信游戏圈、王者荣耀、刺激战场助手等小程序中。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wg-front/wxml2canvas 一、背景 随着小程序应用的日渐成熟,多处场景需要能够生成分享图便于用户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提升小程序的传播率以及加强品牌效应。 对于简单的分享图,比如固定大小的背景图加几行简短文字构成的分享小图,我们可以利用官方提供的canvas接口将元素直接绘制, 虽然繁琐了些,但能满足基本要求。 对于复杂的分享图,比如用户在微信游戏圈发表完话题后,需要将图文混排的富文本内容生成分享图,对于这种长度不定,内容动态变化的图片生成需求,直接利用官方的canvas接口绘制是十分困难的,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换行、表情文字图片混排、文字加粗、子标题等元素都需要一一绘制。又如王者荣耀助手小程序,需要将十人对局的详细战绩绘制成分享图,包含英雄数据、装备、技能、对局结果等信息,要绘制100多张图片和大量的文字信息,如果依旧使用官方的接口一步一步绘制,对开发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我们急需一种通用、高效的方式完成上述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wxml2cavnas诞生了,作为一种分享图绘制的通用方案,它不仅能快速的绘制简单的固定小图,还能直接将wxml元素真实地转换成canvas元素,并且适配各种机型。无论是复杂的图文混排的富文本内容,还是展现形式多样的战绩结果页,都可以利用wxml2cavnas完美地快速绘制并生成所期望的分享图片。 二、Wxml2Canvas介绍及示例 1. 介绍 Wxml2Cavnas库,是一个生成小程序分享图的通用方案,提供了两种绘制方式: 封装基础图形的绘制接口,包括矩形、圆形、线条、图片、圆角图片、纯文本等,使用时只需要声明元素类型并提供关键数据即可,不需要再关注canvas的具体绘制过程; wxml直接转换成canvas元素,使用时传入待绘制的wxml节点的class类名,并且声明绘制此节点的类型(图片、文字等),会自动读取此节点的computedStyle,利用这些数据完成元素的绘制。 2. 生成图示例 下面是两张极端复杂的分享图。 2.1 游戏圈话题 [图片] 点击查看完整长图 2.2.2 王者荣耀战绩 [图片] 点击查看完整大图 三、小程序的特性及局限 小程序提供了如下特性,可供我们便捷使用: measureText接口能直接测量出文本的宽度; SelectorQuery可以查询到节点对应的computedStyle。 利用第一条,我们在绘制超长文本时便于文本的省略或者换行,从而避免文字溢出。 利用第二条,我们可以根据class类名,直接拿到节点的样式,然后将style转换成canvas可识别的内容。 但是和html的canvas相比,小程序的canvas局限性很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不支持base64图片; 图片必须下载到本地后才能绘制到画布上; 图片域名需要在管理平台加入downFile安全域名; canvas属于原生组件,在移动端会置于最顶层; 通过SelectorQuery只能拿到节点的style,而无法获取文本节点的内容以及图片节点的链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将base64图片转换jpg或png格式的图片,实现图片的统一下载逻辑,并且离屏绘制内容。针对第五条,好在SelectorQuery可以获取到节点的dataset属性,所以我们需要在待绘制的节点上显示地声明其类型(imgae、text等),并且显示地传入文本内容或图片链接,后文会有示例。 四、Wxml2Canvas使用方式 1. 初始化 首先在wxml中创建canvas节点,指定宽高: [代码] <canvas canvas-id="share" style="height: {{ height * zoom }}px; width: {{ width * zoom }}px;"> </canvas> [代码] 引入代码库,创建DrawImage实例,并传入如下参数: [代码] let DrawImage = require('./wxml2canvas/index.js'); let zoom = this.device.windowWidth / 375; let width = 375; let height = width * 3; let drawImage = new DrawImage({ element: 'share', // canvas节点的id, obj: this, // 在组件中使用时,需要传入当前组件的this width: width, // 宽高 height: height, background: '#161C3A', // 默认背景色 gradientBackground: { // 默认的渐变背景色,与background互斥 color: ['#17326b', '#340821'], line: [0, 0, 0, height] }, progress (percent) { // 绘制进度 }, finish (url) { // 画完后返回url }, error (res) { console.log(res); // 画失败的原因 } }); [代码] 所有的数字参数均以iphone6为基准,其中参数width和height决定了canvas画布的大小,规定值是在iphone6机型下的固定数值; zoom参数的作用是控制画布的缩放比例,如果要求画布自适应,则应传入 windowWidth / 375,windowWidth为手机屏幕的宽度。 2. 传入数据,生成图片 执行绘制操作: [代码] drawImage.draw(data, this); [代码] 执行绘制时需要传入数据data,数据的格式分为两种,下面展开介绍。 2.1 基础图形 第一种为基础的图形、图文绘制,直接使用官方提供接口,下面代码是一个基本的格式: [代码] let data = { list: [{ type: 'image', url: 'https://xxx', class: 'background_image', // delay: true, x: 0, y: 0, style: { width: width, height: width } }, { type: 'text', text: '文字', class: 'title', x: 0, y: 0, style: { 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 color: '#353535',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 }] } [代码] 如上,type声明了要元素的类型,有image、text、rect、line、circle、redius_image(圆角图)等,能满足绝大多数情况。 class类名指定了使用的样式,需要在style中写出,符合css样式规范。 delay参数用来异步绘制元素,会把此元素放在第二个循环中绘制。 x,y用来指定元素的起始坐标。 将css样式与元素分离的目的是便于管理与复用。 此种方式每个元素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能够满足自由度要求高的情况,可控性高。 2.2 wxml转换 第二种方式为指定wxml元素,自动获取,下面是示例: [代码] let data = { list: [{ type: 'wxml', class: '.panel .draw_canvas', limit: '.panel' x: 0, y: 0 }] } [代码] 如上,type声明为wxml时,会查找所有类名为draw_canvas的节点,并且加入到绘制队列中。 class传入的第一个类名限定了查询的范围,可以不传,第二个用来指定查找的节点,可以定义为任意不影响样式展现的通用类名。 limit属性用来限定相对位置,例如,一个文本的位置(left, top) = (50, 80), class为panel的节点的位置为(left, top) = (20, 40),则文本canvas上实际绘制的位置(x, y) = (50 - 20, 80 -40) = (30, 40)。如果不传入limit,则以实际的位置(x, y) = (50, 80)绘制。 由于小程序节点元素查询接口的局限,无法直接获取节点的文本内容和图片标签的src属性,也无法直接区分是文本还是图片,但是可以获取到dataset,所以我们需要在节点上显示地声明data-type来指明类型,再声明data-text传入文字或data-url传入图片链接。下面是个示例: [代码] <view class="panel"> <view class="panel__img draw_canvas" data-type="image" data-url="https://xxx"></view> <view class="panel__text draw_canvas" data-type="text" data-text="文字">文字</view> </view> [代码] 如上,会查询到两个节点符合条件,第一个为image图片,第二个为text文本,利用SelectorQuery查询它们的computedStyle,分别得到left、top、width、height等数据后,转换成canvas支持的格式,完成绘制。 除此之外,下面的示例功能更加丰富: [代码] <view class="panel"> <view class="panel__text draw_canvas" data-type="background-image" data-radius="1" data-shadow="" data-border="2px solid #000"></view> <view class="panel__text draw_canvas" data-type="text" data-background="#ffffff" data-padding="2 3 0 0" data-delay="1" data-left="10" data-top="10" data-maxlength="4" data-text="这是个文字">这是个文字</view> </view> [代码] 如上,第一个data-type为background-image,表示读取此节点的背景图片,因为可以通过computedStyle直接获取图片链接,所以不需要显示传入url。声明data-radius属性,表示要将此图绘成乘圆形图片。data-border属性表示要绘制图片的边框,虽然也可以通过computedStyle直接获取,但是为了避免非预期的结果,还是要声明传入,border格式应符合css标准。此外,图片的box-shadow等样式都会根据声明绘制出来。 第二个文本节点,声明了data-background,则会根据节点的位置属性给文字增加背景。 data-padding属性用来修正背景的位置和宽高。data-delay属性用来延迟绘制,可以根据值的大小,来控制元素的层级,data-left和data-top用来修正位置,支持负值。data-maxlength用来限制文本的最大长度,超长时会截取并追加’…’。 此外,data-type还有inline-text,inline-image等行内元素的绘制,其实现较为复杂,会在后文介绍。 五、Wxml2Canvas实现原理 1. 绘制流程 整个绘制流程如下: [图片] 因为小程序的限制,只能在画布上绘制本地图片,所以统一先对图片提前下载,然后再绘制,为了避免图片重复下载,内部维护一个图片列表,会对相同的图片链接去重,减少等待时间。 2. 基本图形的实现 基础图形的绘制比较简单,内部实现只是对基础能力的封装,使用者不用再关注canvas的绘制过程,只需要提供关键数据即可,下面是一个图片绘制的实现示例: [代码] function drawImage (item, style) { if(item.delay) { this.asyncList.push({item, style}); }else { if(item.y < 0) { item.y = this.height + item.y * zoom - style.height * zoom; }else { item.y = item.y * zoom; } if(item.x < 0) { item.x = this.width + item.x * zoom - style.width * zoom; }else { item.x = item.x * zoom; } ctx.drawImage(item.url, item.x, item.y, style.width * zoom, style.height * zoom); ctx.draw(true); } } [代码] 如上,x,y值坐标支持传入负值,表示从画布的底部和右侧计算位置。 3. Wxml转Canvas元素的实现 3.1 computedStyle的获取 首先需要获取wxml的样式,代码示例如下: [代码] query.selectAll(`${item.class}`).fields({ dataset: true, size: true, rect: true, computedStyle: ['width', 'height', ...] }, (res) => { self.drawWxml(res); }) [代码] 3.2 块级元素的绘制 对于声明为image、text的元素,默认为块级元素,它们的绘制都是独立进行的,不需要考虑其他的元素的影响,以wxml节点为圆形的image为例,下面是部分代码: [代码] if(sub.dataset.type === 'image') { let r = sub.width / 2; let x = sub.left + item.x * zoom; let y = sub.top + item.y * zoom; let leftFix = +sub.dataset.left || 0; let topFix = +sub.dataset.top || 0; let borderWidth = sub.borderWidth || 0; let borderColor = sub.borderColor; // 如果是圆形图片 if(sub.dataset.radius) { // 绘制圆形的border if(borderWidth) { ctx.beginPath() ctx.arc(x + r, y + r, r + borderWidth, 0, 2 * Math.PI) ctx.setStrokeStyle(borderColor) ctx.setLineWidth(borderWidth) ctx.stroke() ctx.closePath() } // 绘制圆形图片的阴影 if(sub.boxShadow !== 'none') { ctx.beginPath() ctx.arc(x + r, y + r, r + borderWidth, 0, 2 * Math.PI) ctx.setFillStyle(borderColor); setBoxShadow(sub.boxShadow); ctx.fill() ctx.closePath() } // 最后绘制圆形图片 ctx.save(); ctx.beginPath(); ctx.arc((x + r), (y + r) - limitTop, r, 0, 2 * Math.PI); ctx.clip(); ctx.drawImage(url, x + leftFix * zoom, y + topFix * zoom, sub.width, sub.height); ctx.closePath(); ctx.restore(); }else { // 常规图片 } } [代码] 如上,块级元素的绘制和基础图形的绘制差异不大,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不再多述。 3.3 令人头疼的行内元素的绘制 当wxml的data-type声明为inline-image或者inline-text时,我们认为是行内元素。行内元素的绘制是一个难点,因为元素之前存在关联,所以不得不考虑各种临界情况。下面展开细述。 3.3.1 纯文本换行 对于长度超过一行的行内元素,需要计算出合适的换行位置,下图所示的是两种临界情况: [图片] [图片] 如上图所示,第一种情况为最后一行只有一个文字,第二种情况最后一行的文字长度和宽度相同。虽然长度不同,但都可通过下面代码绘制: [代码] let lineNum = Math.ceil(measureWidth(text) / maxWidth); // 文字行数 let sinleLineLength = Math.floor(text.length / lineNume); // 向下取整,保证多于实际每行字数 let currentIndex = 0; // 记录文字的索引位置 for(let i = 0; i < lineNum; i++) { let offset = 0; // singleLineLength并不是精确的每行文字数,要校正 let endIndex = currentIndex + sinleLineLength + offset; let single = text.substring(currentIndex, endIndex); // 截取本行文字 let singleWidth = measureWidth(single); // 超长时,左移一位,直至正好 while(singleWidth > maxWidth) { offset--; endIndex = currentIndex + sinleLineLength + offset; single = text.substring(currentIndex, endIndex); singleWidth = measureWidth(single); } currentIndex = endIndex; ctx.fillText(single, item.x, item.y + i * style.lineHeight); } // 绘制剩余的 if(currentIndex < text.length) { let last = text.substring(currentIndex, text.length); ctx.fillText(last, item.x, item.y + lineNum * style.lineHeight); } [代码] 为了避免计算太多次,首先算出大致的行数,求出每行的文字数,然后移位索引下标,求出实际的每行的字数,再下移一行继续绘制,直到结束。 3.3.2 非换行的图文混排 [图片] 上图是一个包含表情图片和加粗文字的混排内容,当使用Wxml2Canvas查询元素时,会将第一行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文本内容:这是段文字; 表情图片:发呆表情(非系统表情,image节点展现); 表情图片:发呆表情; 文本内容:这也; 加粗文本内容:是一段文字,这也是文字。 对于这种情况,执行查询computedStyle后,会返回相同的top值。我们把top值相同的元素聚合在一起,认为它们是同一行内容,事实也是如此。因为表情大小的差异以及其他影响,默认规定top值在±2的范围内都是同一行内容。然后将top值的聚合结果按照left的大小从左往右排列,再一一绘制,即可完美还原此种情况。 3.3.3 换行的图文混排 当混排内容出现了换行情况时,如下图所示: [图片] 此时的加粗内容占据了两行,当我们依旧根据top值归类时,却发现加粗文字的left值取的是第二行的left值。这就导致加粗文字和第一部分的文字的top值和left值相同,如果直接绘制,两部分会发生重叠。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加粗文字的height值与第一部分文字的height值比较,显然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可以得知加粗部分出现了换行情况,直接将其放在同组top列表的最后位置。换行的部分根据lineHeight下移绘制,同时做记录。 最后一部分的文本内容也出现了换行情况,同样无法得到真正的起始left值,并且其top值与上一部分换行后的top值相同。此时应该将他的left值追加加粗换行部分的宽度,正好得到真正的left值,最后再绘制。 大多数的行内元素的展现形式都能以上述的逻辑完美还原。 六、总结 基于基础图形封装和wxml转换这两种绘制方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场景,能够极大地减少工作量,而不需要再关注内部实现。在实际使用中,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更多的是一起使用。 [图片] 如上图所示,对于列表内容我们利用wxml读取绘制,对于下部的白色区域,不是wxml节点内容,我们可以使用基础图形绘制方式实现。二者的结合更加灵活高效。 目前Wxml2Canvas已经在公司内部开源,不久会放到github上,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中,旨在实现更多的样式展现与提升稳定性和绘制速度。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与想法,请联系我。
2019-02-28